09版:今日热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实施“五大工程” 打造靓丽海口
 
标题导航
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
一个农村孩子的暑假生活
 

返回海口晚报网

2009年7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农村孩子的暑假生活
  龙鳞村依山傍水,70余亩的“龙湖”环境优美,绿树掩映间,游客悠闲垂钓。不会钓也没关系,村里的孩子们个个是能手,在他们的指导下,您一定会收获颇丰。
  ▲孩子们的快乐暑假
  ▲文化室成了孩子的精神乐园
  ▲孩子在帮助游客钓鱼

  偷摘村民水果、上树掏鸟窝,在龙鳞村的村民印象中,阿旺是个淘气的孩子。尤其是暑假,阿旺还带着村里的小孩一起“捣蛋”。

  7月25日,当记者来到龙鳞村时,见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接连多日的采访,记者深刻地体会到,随着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和阿旺一样的孩子们也变了。

    □本报见习记者 梁振海/文 记者 秦彦 实习生 秦蓓姗/图

  村里的“孩子王”

  今年13岁的阿旺,被琼山区文明生态村龙鳞村的村民们称为“孩子王”。按村里人的话说,他很“野”,尤其是在放假的时候。

  每逢暑假,村里的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放牛、割胶、做饭等,而阿旺在家不仅什么都不做,还带领其他孩子一起“捣蛋”。比如,偷摘村民种的水果吃,上树掏鸟窝,或是到附近的湖或水库里嬉水洗澡……

  7月25日,记者见到阿旺的父亲符枝山(化名)时,他一阵感叹。有一年暑假,阿旺带着村里的3个小孩,到距村子1公里多远的水库玩水。他们都不懂得游泳,只是在岸边水浅的地方戏水。

  正当大家玩得开心时,意外发生了。一名叫阿红的小孩脚下一滑,跌入水深处,瞬间就没了头顶。阿旺等人惊呆了,不知道是谁先喊道:“有人掉水啦!”在附近忙农活的一位村民听到呼叫声,飞快地跑来,跳入水中及时将阿红救了上来。从此,村民们对阿旺更有成见。

  “我们整天都在田间地头忙活,早出晚归的,没时间顾及孩子,只好放任自流,打骂了不知道多少次,没办法,管不住。”符枝山无奈地说。

  3个星期学会五笔打字

  听到父亲这么说他,阿旺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说:“暑假太长了,天气又热,没什么好玩的,只好去水库玩。”

  符枝山摸摸阿旺的脑袋,乐呵呵地说:“不过啊,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这孩子变了很多。”

  2006年底,该村创建文明生态村,村民们自己动手,场面热火朝天,阿旺带着孩子们也参与其中。黄村长告诉记者,村里建了文化室,内有图书、电视、音响、棋牌等,还建了公园、篮球场和户外健身器材等。

  变化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阿旺拉着记者来到村里的文化室。记者看到,宽敞的文化室内,书架上摆放着小说、儿童书、电脑书等各类书籍,还有排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有几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

  “这里的图书有上千册,都是免费看的。”阿旺得意地向记者介绍。坐在一旁的村民告诉记者,阿旺和村里的几个小孩,是这里的图书管理员。

  随后,阿旺带记者来到另一间房间,有两个小女孩正在准备打开电脑。看见阿旺,两人显得很兴奋:“阿旺哥,电脑咋打开呀?”阿旺俯下身子,按了一下。看见电源灯闪烁,两名小女孩高兴得大呼起来:“打开了,打开了!”然后,阿旺又教她们怎样使用鼠标,怎样打开网页……

  黄村长告诉记者:“其实,阿旺以前从来没有摸过电脑,团区委赠送电脑到村后,他常常到这里上网学习,已经练了3个多星期的他,现在已经基本懂得打五笔了。”

  黄村长说,该村有48户,人口221人,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时,村里把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头戏”,如今,村民家里买了空调、冰箱、音响等,人均收入一年8000多元。

  在村民的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村里把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阿旺是村里的‘孩子王’,他能够将孩子们组织起来,因此,暑假期间,村里让他和其他几个小孩临时充当图书管理员。刚开始,有些村民有不同的意见,但从这段时间来看,阿旺改变很大,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黄村长说。

  免费导游乐在其中

  龙鳞村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村前有一个70余亩的湖泊,湖水清澈,取名“龙湖”。说起这个湖,还有一个传说:龙王有一个聪明能干、疾恶如仇的外孙叫龙鳞,他厌恶龙宫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于是他便到处游历,解救疾苦百姓。有一天,他游经今天龙鳞村的所在地,被这里优美的风景深深吸引,于是便在此定居下来。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便成了今天的龙鳞村,后人为纪念龙鳞的功德,便把村名命名为“龙鳞村”,龙鳞当年洗澡的湖泊则命名为“龙湖”。

  记者看到,村里种着大片的荔枝、橡胶和菠萝。村舍排列整齐,每列有10家左右。以每家的大门为中轴线,若将所有的大门打开,从小山脚下的第一家门口,可以看到山顶的最后一家。

  “我们村去年成为琼山区文明生态村样板村后,开始筹备农家乐旅游,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业。为此,村里配备了厨房、餐厅和25间客房,可同时提供50人住宿,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垂钓等服务。经常有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特别是双休日,海口城里的市民都三五成群的驾车前来,吃农家饭,欣赏田园美景。”黄村长说。

  据介绍,今年以来,村里已接待游客1.2万人次,该村已成为候鸟老人的首选地。“如果今年候鸟老人多的话,人均收入预计可达1万元。”黄村长说。

  中午11时,记者在湖前的椰林下正与小孩子们聊着,两辆小轿车开进村来。“是游客。”阿旺带着几个小孩向小轿车那边奔去。

  “请问你们是来钓鱼的吗,几个人呀?”阿旺滔滔不绝地向客人介绍村里的情况。村里钓鱼很优惠,10元一根鱼竿,从湖里钓上来的福寿鱼每斤5元,其他鱼价钱另算,村里还有食堂帮助加工,只收取加工费。

  当得知客人准备钓鱼时,阿旺忙招呼两名伙伴前去挖蚯蚓作鱼饵。有一位客人呆了十几分钟,都没有钓上一条鱼,心里有点急。守在一旁的阿旺见状,主动上前,教他在鱼咬饵时拉竿。

  在阿旺的指导下,果然没过一会,一条鱼上钩了,阿旺和客人一起握着鱼竿,用巧力一提,“喔,好大一条福寿鱼呀!”客人开心地惊呼起来。

  “大人们都忙于农活,小孩子们则充当起了导游。”黄村长告诉记者,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阿旺等孩子帮助大人接待游客,不仅锻炼了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符枝山告诉记者,他靠家里的客房每月收入两三百元,再加上荔枝、橡胶和菠萝等收入,生活比以前富裕多了。

  想当“大学生”

  7月中旬,村里来了一群山东济南大学的大学生,并在村里住了一个晚上。因为这个晚上,阿旺多了一个愿望。

  那天晚上,大学生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湖边烧烤、唱歌。听到大哥哥大姐姐描述的大学生活,小孩子们都沸腾了起来,一直到凌晨2时,大家才去睡觉。

  阿旺说,那天晚上,当大哥哥大姐姐问他的学习成绩时,他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他学习成绩太差了。

  符枝山告诉记者,那天阿旺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阿旺跟他说,长大后,也要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当一名大学生。

  老符激动地说:“真是环境改变人,阿旺变得懂事多了,以前村民们都说阿旺不好,现在谁见到都夸他好。”

  文明生态村带给孩子广阔空间

  海口市琼山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农村文化资源贫乏,一到暑期,农村的孩子们没有课外书籍可读,其他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少得可怜,有的农村连主要的电视节目都看不全。一些学校虽然有不大的体育场,但大部分体育器材不齐全,暑期根本就不对学生开放,农村孩子开展活动的场所很少。

  农村孩子的暑假,处于学校教育的一个“断档期”。一些儿童易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现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丰富了农村文化资源,给农村暑假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孩子们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海口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峻说,至2008年底,海口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152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54.2%。这些文明生态村都建有休闲点、村民活动场所、农家书屋、配有健身器材等。一些地方还建有未成年人教育体验基地、生态种植基地等,农村、城市小孩都可参观。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农村儿童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成长空间。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口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届时,游客只要踏上海南岛,处处都将是景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实施“五大工程” 打造靓丽海口
   04版:市民之声/海南新闻
   05版:现场新闻/现场新闻
   06版:国内新闻
   07版:国际新闻
   08版:海口·监督在线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新闻
   11版:体育新闻·文娱新闻
   12版:汽车周刊
   13版:汽车周刊
   14版:汽车周刊
   15版:汽车周刊
   16版:汽车周刊
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
一个农村孩子的暑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