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今日热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争做文明人 争创文明城

03版
喜迎市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大城管
 
标题导航
赶海的人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赶海的人
  ▲挖螺容易伤到手,不少拾螺的妇女都戴着自制的指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拾螺人的身后,高楼林立,有些人说,那是他们的梦想。

  ②赶海捕鱼的工序相对简单,涨潮的时候拉网,退潮的时候收网。

  ③拾螺的妇女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既防晒也防海风。

  ④对于一些人来说,拾螺是一家人大部分的收入来源,尽管累,却也快乐。

  ⑤华灯初上,有些人还想赶在涨潮前多一点收获。

  ⑥很多拾螺的妇女将水桶或者箩筐用绳子绑在腰上,走到哪就拖到哪。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文/图

  海口湾,每次退潮之后,海滩上就会多出一些拾螺人和收网人的身影。这些人中,有为生计忙碌的,也有为看海散心的,远远看去,点点身影点缀在蓝天碧海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50多岁的张琴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从小就在这片海滩上拾螺,对这片海滩的潮涨潮落的情况很熟悉。“一般来说,这片海滩每年下半年的下午退潮后可以拾螺,农历三月份后上午退潮后可以拾螺。”张琴说,“我们现在老了,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我们了,以前我在酒店打工,年纪大后被辞退了,但是我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干点活,就来这里拾螺,赚点生活费。挖了这么多年的螺,多少也有点经验,要是赶上退潮期稍长一点的,运气好的话每天也能挣个百八十元的。最近我都是下午三四点过来,忙到六七点钟,能拾到个二三十斤。”

  因提着水桶寻螺比较麻烦,很多拾螺的妇女都将水桶或者箩筐用绳子绑在腰上,走到哪就拖到哪。“海水刚刚退的时候,容易拾到海螺,有些螺会跟着海水飘走。”张琴一边弯着腰在海滩上寻觅着,一边跟记者说寻找海螺的技巧,“海滩上有小洞密集的地方就经常有螺藏在里面,用锄头或者铁锹挖下去就容易有收获。”

  虽说挖螺比较辛苦,收入也不高,但张琴说她还是得感谢这片海滩,因为她一家人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从这里来的。张琴一家目前住在祖宗留下来的老宅里,虽然很向往身后的那些高楼大厦,但她说,靠目前这样的工作和收入,这辈子可能只是个梦想,只能将这个梦想留给下一代了。

  有些海螺,在海滩上就可以拾到,有些则躲在泥沙下面,需要用锄头或者铁锹才能挖出来。一般来说,在沙滩上直接拾到的比较便宜,比如海白螺等,市场上卖三四元钱一斤,一些藏在泥沙里的螺卖的价格就稍微高点,有的可以卖到20元钱一斤。

  陈智来自安徽的淮河边上,现在成了海口渔民。陈智从小就跟父亲在淮河里打鱼,学到了一套打鱼的技术。10年前他跟老乡到海口打工时候,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看到海口湾的海滩这么宽广,就心想重操旧业,跟几个老乡合计,买了一条船在海口湾捕鱼。相对大船来说,陈智和老乡们的捕鱼方法比较简单,就是趁着涨潮的时候在海边拉起网将鱼圈住,等退潮以后就收网。

  在这些赶海的人中,也有不是为了生计的游客和市民。张凝是个医生,休假的时候偶尔也跟朋友来海边拾螺,尽管经验不足,拾螺不多,但是她依然很享受这个过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争做文明人 争创文明城
   03版:喜迎市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大城管
   04版:要 闻·聚焦冬交会/海南新闻
   05版:聚焦安全畅通文明行/都市新闻
   06版:市民之声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国际新闻·综合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新闻·综合
   11版:副刊·闲情/连载
   12版:体育新闻·综合·专题
   13版:文娱新闻·综合·视点
   14版:魅丽主张
   15版:家居饰界
   16版:广告
赶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