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神九问天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神九问天
 
标题导航
神九“赴约”会天宫
载人航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49年前的今天,世界首位女太空人飞天
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2年6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九“赴约”会天宫
神舟九号发射全记录
  16日,神九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这是景海鹏、刘旺、刘洋走出问天阁南门,来到圆梦园广场。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九发射成功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继续监控。 新华社发
  16日,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起飞,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 新华社发

  6月16日,58.3米高的船箭组合体伫立在蓝天下,静待腾空而起的时刻。在它上方约343公里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即将迎来故乡的航天员。

  航天员出征

  15时47分。明媚的阳光洒向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神九航天员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身着乳白色航天服,从问天阁南侧门依次走出。

  指令长景海鹏走在最前面,43岁的航天员刘旺走在景海鹏左边,33岁的女航天员刘洋,像一个小妹妹,跟在景海鹏和刘旺的身边。

  “出发!”广场上响起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庄重有力的命令。

  5公里外,高大的发射塔架旁,神舟九号飞船正等待3名乘客的到来。

  关闭舱门

  “欢迎来到神舟九号飞船。”站在飞船舱门边,48岁的飞船总装工人孙占海跟3名航天员打招呼。这是他自神六以来第三次在载人飞行任务中负责关闭舱门。

  3名航天员各就各位,按照程序展开操作。

  准备就绪。对讲机里,分系统指挥员向孙占海发出命令:关闭舱门。

  18时22分。    

  发射塔架的回转平台全部打开。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完整呈现在人们面前,箭体上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映  照下分外鲜艳。

  “10分钟准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零号指挥员王军的每一条口令,都通过面前的话筒传递到发射场各个角落。

  “三分钟准备!”

  “5、4、3、2、1,点火!”

  一条橘红色的火龙从长征二F遥九火箭的底部猛地喷射出来。

  上升!上升!上升!

  入轨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18时47分,长征二F遥九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准确送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220千米的初始轨道。

  在广袤的宇宙里,在343千米高度的近圆对接轨道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做好准备,等候着与神舟九号“太空牵手”。

  中国人真正“入住”天宫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据新华社电)

  神九任务

  四个“第一次”

  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

  这次任务第一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这既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也对飞船控制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女航天员第一次参加飞行

  首次安排女航天员执行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女航天员乘员设备等方面的空白。

  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驻留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实验舱工作和生活,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

  第一次载人在轨飞行10天以上

  这次航天员在轨飞行10天以上,是我国历次载人飞行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由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过渡。(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将在

  飞船种藻制氧

  本报讯 在空间站生活,光靠地面带上去的氧气、水及食物是不行的,为此科学家们会建立起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是利用绿色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组合来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同时再生空气和水。

  此次神九飞行任务,将在神九飞船上进行国产的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其中一项是,科学家尝试在飞船内培育藻类和螺类,研究如何满足执行长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所需氧气和食物。

  专家介绍,藻类是一种能高效产氧的植物。此前,中科院水生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藻类反应器,利用1.5立方米的藻类可以产生供一个70公斤重的人在封闭空间内生存一天的氧气。     (京晚)

  开飞船与开汽车

  有什么不同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开飞船与飞行员开飞机、驾驶员开汽车有什么不同?据上海航天资深专家陶建中研究员介绍,这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改变方向和位移的力学原理不同。

  人们熟悉的开汽车,是通过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改变方向和位移;飞行员驾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是飞机和空气做相对运动,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变方向和位移;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驾驶飞船是根据“作用与反作用”的火箭原理,调节飞船的姿态和平移,调节轨道参数,使两个飞行器在同一个轨道上进行对接。

  开飞船、开飞机、开汽车,最大的相同点都是要有人来开,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自动对接已经非常完美,为什么还要试验航天员手动对接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太空中,人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是任何设备都无法替代的。”陶建中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神九问天
   04版:国内新闻·社会/国际新闻·综合
   05版:副刊·闲情/连载
   06版:文娱新闻·综合/视点
   07版:决战欧洲·球吧/体育新闻·综合
   08版:决战欧洲·战报
神九“赴约”会天宫
载人航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49年前的今天,世界首位女太空人飞天
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