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椰城子弟兵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椰城子弟兵
 
标题导航
复杂气象 神兵天降
周士第将军纪念馆
搬迁开馆
新兵训练 呵护“韧带”很重要
新兵热读
《十八大学习手册》
借得东风扬征帆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得东风扬征帆
———儋州市第二中学联合办学三年来工作纪实

  儋州古称“儋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享有“海南有士始于儋”的美誉,“书声琅琅、弦歌四起”的东坡书院更是传承了儋人尊师重教的古韵遗风。曾经一段历史时期,该市教育成绩一直在海南全省都是名列前茅,因此,儋州老百姓对当地的教育期望很高。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优秀师资、优秀生源大量流失,而这一现象在作为当地重点中学的儋州市第二中学表现极为明显。

  不破不立,面对这一颓势,儋州当地政府审时度势,着力于地方科学发展的长远大计,把发展教育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决定对教育特别是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引进全国最先进的办学理念、经验和管理模式,力求在三到五年时间内实现儋州教育事业跨越式的发展。

  2010年2月3日,在儋州市政府的主导下,儋州市第二中学与四川绵阳南山中学联合办学仪式启动,这标志着已经走过41年风雨砥砺的市第二中学正式走上了对外联合办学的道路,从而也拉开了该校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序幕……

  “芝兰沾化雨,桃李醉春风。”

  光阴荏苒,行者匆匆,一晃三年时间就要过去了。然而就在这短短不到三年的日子里,自实施联合办学以来,儋州市第二中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管理团队和新的管理机制下,学校各项工作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教育教学业绩一路飘红,中考成绩稳中有升,高考成绩潮头跃进,连续三年不断创造新高:

  ———2010年,儋州市第二中学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09年增加70人(上线率由2009年高考的16.40%提升到2010年的24.79%),增长率超50%,居全市第一,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联合办学的最高目标;

  ———2011年,儋州市第二中学高考被一本院校录取的特优生达42人,比2009年增加24人。二本以上上线达313人,比2009年增加175人(09年的2.7倍),上线率34.2%,上线增长率再次高居全市第一,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联合办学三年半翻一番的最高目标;

  ———2012年,随着全省普通高考成绩的出炉,在这一年里,儋州市第二中学高考再创佳绩,学校共有381人入围一二本分数线,上线率达40%。中考成绩今年进入全省489所公办初中校的前12名,其中满分人数93人,比2011年(59人)增加34人,增长率达57.6%,占全市第一……

  正所谓好事成双,在新的教学理念、管理团队和新的管理机制下,联合办学下的儋州市第二中学在中、高考成绩不断刷新的同时,素质教育也取得累累硕果,2011年,儋州市二中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并被海南省教育厅推荐为中国艺术教育基地,学校何佳庠校长被评为儋州市十佳校长。在此基础上,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海南省有效教学实验先进学校(两次)、海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省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执行就是能力,落实才有水平。”在儋州二中,“依法治校”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法宝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2010年2月初,根据四川绵阳南山中学与儋州市政府签订的两地联合办学合作协议,南山教育集团向儋州市第二中学派出了以何佳庠为校长,姚辉、皮春枝、仇志强为副校长的管理团队。

  作为时任南山中学双语学校书记兼执行校长的何佳庠,胸前挂着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教师两项闪光的头衔,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教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四川三地九所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2004年,何佳庠临危受命,出任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校长。短短四年时间,在使学校成功摆脱债务困扰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直线上升,招生人数从1000多人猛增到5000多人,并成功将南山双语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名校”、“中国十大名牌双语学校”。

  2009年秋开始,海南儋州对何佳庠进行全面考察,与绵阳南山中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点名要何佳庠出任儋州二中校长。一边是经过艰苦努力,已经成功,可以坐享其成的学校;一边是远在天边,不知困难有多大的学校。如何选择?何佳庠勇于挑战,毅然来到海南,出任儋州二中校长。

  三月的儋州,草长莺飞,阳光灿烂。

  在全校师生无限期望的眼光中,以何佳庠、姚辉、皮春枝、仇志强为主的学校领导班子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虽然海南初春没有四川那样的春寒料峭,但是作为一校之长的何佳庠心里没有太多的暖意,因为经过对学校情况的实地调查和了解,学校存在的困难超出他们的想象。而一个亟待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方面的松散。每天到校门口一数,学生早自习迟到的正常有二、三百人之众,最多时有四、五百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何佳庠眼里却是学校管理的大事,因为一所正正规规的学校,学生按时作息,老师正常上班坐班是最常规的学校管理工作,是不允许存在这些现象的,从这里不难看出,过去学校在常规管理方面的缺失。如果不改革,不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但是此时二中,内部情况复杂,改革的阻力和管理的难度非常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但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实践进行指导。受三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的启示,在校领导班子会议上,校长何佳庠指出:“刘备、宋江、唐僧三位一把手都没多大本事,但他们都是管理的成功者,因为他们都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刘备以德服人,宋江以义服人,唐僧以善服人。我们要管理好二中,我们的管理理念是什么呢?那就是依法治校,以理服人,用制度来管人。”

  经过学校领导班子仔细考量,在管理上,儋州二中提出了“科学管理,严谨管理,严格管理”的管理理念,既要从严治校,也要以理服人,让每个教职工学习规章制度,知晓该怎么做要怎么做,使被管理者心服口服;与此同时,学校有的放矢,依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再认真分析二中教育现状与发展,及时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当然,制度建立后,关键在于执行。校长何佳庠认为:“有制度不能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危险。执行就是能力,落实才有水平。而要保证制度的落实执行,首先领导要带头,以身作则。”

  事实上,在儋州二中,教职工坐班制度一公布,事先带头执行的是学校领导。每天早上七点,不管晴天雨天,何佳庠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准时站在校门口开碰头会,迎接学生老师到校。身教胜于言教,领导到校,学生老师迟到人数大大减少。

  为了把依法治校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学校坚持民主管理,做到民主决策,学校重大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定,都充分发扬民主,征求行政干部和工会领导意见,实行校务公开,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制度还要经教代会通过;另一方面,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依法治校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科学行政、优质发展的保障。在儋州二中,依法治校,以理服人,学校正气得以树立,矛盾和阻力得以削减,教职工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工作热情激发,以前每天二中迟到学生几百人次,现在迟到者寥寥无几。以前老师经常缺课,现在不但没有缺课,备课本也比以前厚了……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必须要有一批好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总体工作的核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以教师为本。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既要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班子、一批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必须具备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和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但最关键的必须要有一批好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总体工作的核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学校实行“青蓝工程”,采用请进来(请本地、内地专家及南山中学领导专家到学校作报告);走出去(到海南省及内地学习,派教师到南山中学考察学习交流),师徒结对等措施,提高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按照与四川绵阳南山中学联合办学协议要求,南山中学派来优秀教师杨益中、任芳、罗玉英加盟该校任教高一年级,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学科备课组长,让该校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

  众所周知,教学研究工作,关系到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儋州市第二中学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工作评价办法和奖罚方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儋州市第二中学,联合办学几年来,正是因为抓住了教师这一根本,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优秀师资大量流失带来的窘境,“青蓝工程”已见成效,2012年,儋州有22位高中教师经过考核推荐为省骨干教师,其中二中就占9名,居全市第一。如今学校共有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34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教师王小娟、贺增毅、朱秋兰、赵燕、李敏爱、卓铭、潘冬梅、薛有政、羊绍明、卓美荃等先后在全国及省、市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儋州市第二中学,“学困生”教育走在前沿,“低入口、高出口”,大批“低分生”考进大学

  

  2012年,随着海南全国普通高考成绩出炉,儋州市第二中学符银倩同学在这一年度的高考中以669分入围文科一本线,可在三年前的中考,她的成绩甚至是位列全市3000名之后的学生,分数远远达不到市二中分数线,是择校才入读二中的。而有着与她相同经历的吴兴旺同学则以750分的高分获全市高考文科第六名,而当年,他的中考成绩竟排在全市1000名之外。但是事实上,象符银倩、吴兴旺这样低分进、高分出的学生在儋州市第二中学并非个案,翻开当年学生入学时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方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研究学困生潜能开发这个课题。作为教师,把优生教好算不了什么,要把学困生教好,使他们成为优生,那才是优秀的教师。”何佳庠校长如是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儋州市第二中学在实施“清北工程”( 以培养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学生为目标)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学困生的传化工作。

  谈及二中“低入口、高出口”的秘诀,何佳庠校长指出:“二中的‘低入口、高出口’不是什么奇迹,也没有什么秘诀,二中注重对‘学困生’的培养,主要就是坚持‘月月考、周周清、天天辅,使学生人人成才’,这是学困生潜能开发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一办法,在绵阳实验高中、南山双语学校实验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谓“月月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月组织一次诊断性考试。月考也就是老师教学中的体检,通过月考,查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老师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教学。

  ———所谓“周周清”,就是学校教务处要求每周各学科用一节课左右时间,不上新课让学生自主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本周没有搞清的问题搞清。

  ———所谓“天天辅”,就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每天要及时给学生辅导、点拨。

  儋州市二中注重对学困生的培养,此举使得二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市教育局的认可。今年7月,应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林强和海师附中的邀请,校长何佳庠到海师附中作专题报告会。在会上,何佳庠生动、精辟地阐述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沐浴着东坡书院古韵遗风的这片神奇热土上,儋州第二中学将不负时代的重托和历史使命,为了光荣与梦想,行进在永无止境的事业征途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乘着新世纪的晨风,今天的儋州市第二中学风华正茂。走进今天的儋州市第二中学,这里绿草茵茵,花香阵阵,书声朗朗,校风一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今天的儋州市第二中学以鲜活的事实证明,由儋州市政府主导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联合办学下的儋州市第二中学生机勃勃,魅力凸显,并已成功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伴随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浪潮,儋州市第二中学已经把“创建省一级学校、打造西部名校”作为学校发展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实现未来几年“创建省一级学校、打造西部名校”办学发展目标,就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而这一切,对于每一个儋州市二中的教职员工及莘莘学子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团结、团结、再团结!

  □李守荣/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椰城子弟兵
   04版:国内新闻·综合
   05版:国际新闻·综合
   06版:副刊·闲情
   07版:体育新闻·综合
   08版:文娱新闻·综合
复杂气象 神兵天降
周士第将军纪念馆
搬迁开馆
新兵训练 呵护“韧带”很重要
新兵热读
《十八大学习手册》
借得东风扬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