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文化新闻
 
标题导航
西班牙内战里的中国人
“压”出来的“好女人”
《如果一切重来》
别纠结,好好爱
凶宅笔记
连载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3年7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世界年轻的时候》:
西班牙内战里的中国人
  书名:《当世界年轻的时候》   作者:倪慧如、邹宁远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36年到1939年,当中国在日本法西斯肆虐下挣扎时,有一批中国人志愿前往西班牙抵抗德意法西斯,与其他各国志愿军一起和当地反法西斯军民并肩作战。但是,他们的身份和故事却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半个世纪后的一次偶然机会,一对旅美华裔夫妇倪慧如、邹宁远发现了西班牙内战时中国人的身影,在历史的尘埃中,如彗星闪过。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去西班牙?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查不到资料?这对科学家夫妇决定追寻先人足迹,发掘这些勇士的事迹,填补历史不该留下的空白。最终,他们历尽十余年,八方求索,终于完成这本《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1936~1939)》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扭转“自扫门前雪”的中国人形象

  邹宁远、倪慧如夫妇成长于台湾,上世纪70年代初留学美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夫妻二人的这场找寻,与一部名叫《正义之战》的西班牙内战纪录片有关。在这部纪录片里,倪慧如和邹宁远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不曾想象的“国际主义精神”。不过,夫妇二人最初并未在片中发现中国志愿军的踪影。只是因为感动,他们开始有意留心有关志愿军的消息。    

  1986年,正值国际纵队参加西班牙内战50周年,美国参加西班牙内战的志愿军“林肯旅”出版了一本纪念册。在查询纪念册中的美国参战者名单时,邹宁远、倪慧如意外发现了三个中国人的名字—Dong Hong Yick,Chi Chang以及Edwin Wang。    

  “我们怎么也不会料到有中国人参加,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他们到底是谁?”即使现在谈起这个发现,夫妇俩还是难掩心中激动。但当他们采访相关美国参战老兵时,却没人能回答得出关于中国志愿军的更多消息。但故事并未结束。因为采访美国老兵,夫妇二人与“林肯旅”的老人们熟络起来。邹宁远受邀与老战士们同去西班牙,纪念国际纵队撤退50周年。    

  在这次西班牙之行中,奇迹出现了。“一次会议散会时,人声鼎沸。有人从背后拍了我一下。我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老先生,矮胖的身躯,泛红的四方大脸,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个朋友知道有中国人参加西班牙内战。”邹宁远回忆道。    

  五天后,在这位老先生的家里,邹宁远听到了那位名叫Yick的中国志愿者的事迹,并在《正义之战》里发现了他的身影。“那个镜头一闪而过,老先生把画面停住了给我们看,才发现是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国人,有中国南方人的轮廓。”    

  “很多朋友听说我跟宁远在寻找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志愿军,总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倪慧如的解释非常简单,“怎么可能不被这场非比寻常的战争吸引?我们一直生活在美国,大家对华人的印象永远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可是当我们了解到,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自顾不暇的时候,还有人去西班牙做志愿军,才真正感到我们不是别人以为的那样,我们中国人也会关心国际社会。” 

  “华工”类与“知识分子”类

  通过大量走访,邹倪两人发现,参战的中国志愿者实际上来自世界各地。有从中国出发的,也有从法国、荷兰、美国出发的。来到西班牙后,他们被分配在不同的国际纵队,与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并肩战斗。    

  倪慧如还记得一个名叫陈文饶的广东人。“他从纽约来到西班牙,加入林肯兵团。这个快乐的小伙子在战场上受过伤。最终,他战死在西班牙,还不满25岁。”

  另外一个叫谢唯进的四川人也让她印象深刻。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谢唯进身在瑞士,已在英法德等国留学和工作了17年之久。上战场前,谢唯进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身边的朋友,只身来到西班牙,分配进入奥地利军团机关枪连,担任士官。    

  “战败后,谢唯进被关进法国的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返回重庆,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从事秘密地下工作。” 倪慧如介绍说。    

  如果要给书中记录的13位志愿军做一个归类,倪邹二人说,大致可分为“华工”类和“知识分子”类。    

  倪慧如感慨,在“华工”类别中,有些人的经历非常奇特,如大字不识的刘景田和他的工友张瑞书。两人在一战期间被欧洲协约国招聘到法国,加入了将近20万人的华工队伍,为协约国赢得最后一战立下汗马功劳。战后,刘景田和张瑞书成为法国雷诺汽车厂的工人。西班牙内战刚一爆发,他们就报名上了前线。 

  “知识分子”代表如湖南人张纪,上海复旦中学毕业,1918年赴美留学,大学毕业后在奥立佛矿场公司谋得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本想一心融入美国主流社会。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票市场突然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同时也将张纪的美国梦打个粉碎。几年后,张纪毅然参加了国际纵队。

  但无论华工还是知识分子,书中记录的日后返回中国的中国志愿者,很难再次找到踪迹,谢唯进是个例外。  

  在大陆的寻访中,倪慧如和邹宁远找到了谢唯进的养女谢进珍,更联系到其身在莫斯科的儿子谢弥东,借此了解到了更多有关谢唯进的故事。  

  “‘文革’时,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谢唯进也逃不掉屈辱。由于太太是苏联人,他被人叫做谢老修。1976年,‘四人帮’倒台,原本进京希望获得平反的谢唯进却被查出了癌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谢唯进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整理出了他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资料,有两大箱,并在临终前交给了谢进珍。”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让人过目不忘———“相信‘四海一家’不是梦。”

  (赵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文化新闻
   04版:国内新闻
   05版:国际新闻
   06版:副刊
   07版:文娱新闻
   08版:体育新闻
西班牙内战里的中国人
“压”出来的“好女人”
《如果一切重来》
别纠结,好好爱
凶宅笔记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