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铁老大”需多些细节温情
骂声相随了
才会走更远
爱心教育家长先行
公务员加不加薪,人大代表何必起哄
三级医院住院个人付四成
企退人员养老金今年再调整
素心一片 文化强国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1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素心一片 文化强国

  (上接第一版)但是有人说:“《讣告》都已经发到我们的内部网上了。”果不其然,一则围了黑框的《讣告》赫然跃入眼帘———2014年1月13日4时,海南出版社常务副总经理李素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三亚解放军425医院去世,享年59岁。

  齐鲁建勋业

  扭亏为盈还巨债

  李素国同志1955年生于山东德州,1972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学院,1997年加入党组织,先后任山东科技出版社编辑、工业编辑室主任,山东图书音像发行公司批销中心经理,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处处长、青年编辑室主任、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常务副总经理等职。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李素国在山东科技出版社任发行部经理,开创了该社自办发行的新路子,连续三年在全国科技图书订货会上拔得头筹,带动了全社出版工作。1996年因工作需要调到山东省新华书店工作,对发行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该店发行业务突飞猛进。销售额第一年7400万元,第二年1.5亿元,第三年达到2.4亿元。三年中固定资产由37万增长到367万;资产总额增长了一个多亿。

  1999年,李素国同志调任海南出版社发行公司总经理,因出版社长期实行以编辑室为单位的准承包体制,图书出版发行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自为战,因而建立统一的发行公司,条件很不成熟;用海南出版社社长王景霞的话说:素国大哥当时是规则的执行者,而不是规则的制定者,甚至连员工都不能自主聘用。于是,两年时间下来,发行公司亏损达三百多万元,当时人们纷纷议论:这回李素国也得“人间蒸发”了。这也不能赖他,规则使然,大家都是如此,而且责任主要不在他。

  但李素国这位忠厚侠义的山东汉子独自扛起了三百多万元的债务,不拖欠职工一分钱,重返山东开展出版发行业务。三年后,海南出版社山东分公司不仅还清了这如山的债务,而且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74万元。直到他离去,这段历史他从未对任何人提及。山东分公司从2003年到2013年,在他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顶着各种压力,从租房办公到购房置业———竟然以海南出版社的名义,购置了总面积400平方米的三套办公用房,现在市价达600万元。而这些钱,他是完全可以计入分公司的利润,领取个人超额奖的。

  正如2011年公司年会上,出版社领导对李总的评价:“信义做人好典范,负重自强勇为先。经营效益稳又好,区域出版是模范。”

  天涯立新功

  励精图治树标杆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李素国夙兴夜寐,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他抱危恙而挑重任,轻猜忌而兼多职,颇有内圆外方、内圣外王的儒者风范。该社湖北分公司总经理万胜博士在悼念文章中讲:李总在自己不长的人生中,从基层做起,胼手胝足,兢兢业业,展现了坚挺、恒久的反弹力,无疑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在28年的图书编辑生涯中,他主编的《农民成才漫谈》、《中国农民教育丛书》、《现代生活方式丛书》、《新生活百科文库》等22种图书,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2013年4月,李素国同志在受命担任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以来,在企业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经验,为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高高的标杆。

  李总生前为出版社规划了一个“三有”目标———有几个响当当的编辑,有几个获大奖的项目,有一些获大奖的图书。八个月来,所有的出版社员工有目共睹:出版社酝酿了几年的机构改革终于完成了,食堂、厕所、办公室改造了,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正如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社长王景霞所说:“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有那么多复杂的人事关系要面对,有那么多职工的工资待遇要调整,哪一环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他总是对我说:‘老妹,无论是任何事情,我先在前面冲,冲不动了你再接着上。’自从他来到社本部,那么多的棘手问题一一迎刃而解,我每天来上班都感到一种慰藉、愉悦。如果说早个四五年就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出版社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他去年没有就任这个位置,他的生命也绝不会这么快走到尽头。”

  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卫淑霞在网上发表悼语说:“李大哥,您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您脚下的路。一路走好!”

  走群众路线

  员工冷暖挂心头

  王景霞社长说道,素国大哥是老红军的后代,人走得正,心用得正,力使得正;勤于修身,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强化向心力,凝聚正能量;敏于行而讷于言,严于己而宽于人;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人望所向,有口皆碑;他不仅没有给屡立战功的父亲丢脸,而且可以说是增了光、添了彩。

  该社资深编辑王振德说了一件小事:2013年10月,素国大哥请几个老编辑到他家吃饭。席间有人建议重新恢复出版社曾撤掉的乒乓球台,他当即应诺。一个月前,看出版社开始更换一楼大厅的地板砖,李总说:“原来的地板砖磨光了,打球容易摔跤,现在换好了,也安排购置乒乓球台了。”这么一件小事,百事缠身的李总也挂怀于心,令人感佩不已。

  “从细节上可深切体会到李总的从善如流,每次到李总办公室汇报工作,一进门他总是起身热情相迎。有次一同事腰椎间盘疼痛不便落座,李总就站着陪她聊了半天,现在这样的好领导真是不多见。”谈到李总的平易近人,出版社资深编辑洪声如此感慨。

  年轻编辑陈波讲,在去年五一、五四假期,他曾经陪同李总走家串户,一天就去看望了在全市四处分布的六名单身员工,每到一处,都要询问吃住、交通等情况,甚至询问是否恋爱;晚上他又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每当出版社有员工生病住院,李总大都亲自出钱探望。山东分公司编辑团队在题为《悼吾师吾长》文字中写道:您总是对员工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生日时的拳拳祝福,回家时的殷殷嘱托,生病时的一回回探望……倾注的是领导的关怀,凝结的是长辈的爱意。

  具大禹精神

  一心扑在工作上

  王景霞社长说:“李总回到出版社工作以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奖金;开的是自己的车,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油费;就连办公室里的金鱼、鱼缸,都是自己花钱买的。我过意不去,而他笑道:‘现在社里资金吃紧,等赚了钱,再补给我也不迟嘛!’”

  董事会秘书周平说,李总一心扑在工作上,自强不息,自励励人,励精图治,甚而不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2013年国庆节,他的独生儿子李明(也是海南出版社骨干)在山东结婚,他因为工作太忙,无暇分身回去。

  2014年元旦,87岁的老母去世,他想回去但回不去了。接到长兄电话时,李总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只是悄声说:“都拜托大哥了,我回不去。”李总追悼会结束后,这位同样有担当的齐鲁汉子含泪告诉我们:“素国说不回去,定有不回去的理由,所以我也不问。可万万没想到……”

  总经办主任丁桂芳说:“1月3日,是李总59岁的生日,几个老编辑提出:给已经查出绝症的李总过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实在要强,多么沉重的压力都自个扛着,不想让大家分担一丝一毫啊!”

  一位编辑写道:古人诗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正当李素国带领海南出版社向一个个新的堡垒冲刺之际,孰料却因呕心沥血,积劳成疾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据了解,1月12日晚还准备次日从三亚赶回海口开例会的李素国病情突然加重,在去医院急救的路上,李素国怆然道:“我这回是真的不行了么?”出版社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雷厉风行的好领导、好同志,大家失去了一位推心置腹、剖肝沥胆的好朋友、好大哥。见贤思齐,正如该社编辑校对中心主任孙丽娟所说:出版社员工从此流汗不流泪,要化悲痛为力量,尽快实现李总未竟的理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时 评
   05版:都 市·动态
   06版:民 生·互动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国际新闻·热点
   09版:尚游周刊
   10版:尚游周刊
   11版:经 济·综合
   12版:副刊·博阅
   13版:体育新闻·综合
   14版:文娱新闻·综合
   15版:海南地产·资讯
   16版:海南地产
“铁老大”需多些细节温情
骂声相随了
才会走更远
爱心教育家长先行
公务员加不加薪,人大代表何必起哄
三级医院住院个人付四成
企退人员养老金今年再调整
素心一片 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