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标题导航
靳瑞林
被开除党籍公职
最迟2016年各地
不再收取档案费
“埃博拉疫情在我国
暴发风险极低”
一样的高温,不一样的待遇
已向中纪委报告
中国将直接
向俄出口果蔬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8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样的高温,不一样的待遇
———高温津贴发放“三六九等”现象令人忧
  分工不同 新华社发

  酷暑高温,让人心燥,也晒出了一些让人心忧的景象:尽管已有明确规定,但对部分岗位的劳动者来说,高温津贴始终如一种“传说”,听过却没见过;即使是干着同样的工作,有人能领到补贴有人却只能“望天兴叹”……

  身份有别:“福利发给有编制的人了”

  早在2012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就曾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不少地区,这一规定在执行中走样变形,“正式工”的津贴能够领取,“临时工”却未能享受同等福利。

  在湖北武汉,年逾五旬的雷春香已经从事环卫工作30多年。盛夏时节,地面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她每天都要忙碌着清理道路上的垃圾以及废弃物品,汗水时常把工作服浸得“像洗了一样”。她告诉记者,高温津贴能够及时发放。“去年是每天8元,今年涨到了每天12元。”

  但并非各地的环卫工人都能如雷春香般幸运。记者在湖北等地走访了解到,“临时工”难领高温津贴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武汉市南湖大道附近区域,多名环卫临时工称“没有领到高温补贴”。

  行业有别:建筑、快递等行业漏发成“潜规则”

  “我们一般中午时候在外面派件是最忙的,都是在太阳下面晒着,却从来没有领过高温津贴。”快递员肖海涛在一家连锁快递公司的荆州分公司工作了两年多,他表示,从未见到公司发放过高温津贴。

  在宜昌市发展大道上的一家汽车修理公司,修理工谭远磊表示,修理车间中的温度在33℃以上很正常。“但我们这个是民营企业,没有发过高温津贴,买个西瓜或者准备一份绿豆汤的情况都很少。附近的修理公司也没听说发过。”

  记者调研发现,建筑、快递以及修理行业等企业漏发高温津贴的现象较为普遍,俨然成为了业内“潜规则”。不少企业根本没有发放;少数企业虽然发放了津贴,但发放标准明显低于当地规定的统一标准。

  高温津贴发放岂能分“三六九等”?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杨团说,目前,对于不发放高温津贴单位的处罚力度也比较轻,有必要将高温津贴政策变成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避免企业在执行中将员工分“三六九等”或“打折扣”甚至不予发放。

  专家指出,高温补贴只是劳动保障体系中的一环,应当建立起多元监督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化组织参与劳动保障领域的监督。地方工会等组织也应加强检查等,对违反相关劳动保障制度要求的企业或单位进行曝光并督促整改。

  (据新华社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04版: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05版:民生
   06版:都市
   07版:国内新闻
   08版:国际新闻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
   11版:体育新闻
   12版:汽车周刊
   13版:汽车周刊
   14版:汽车周刊
   15版:汽车周刊
   16版:汽车周刊
靳瑞林
被开除党籍公职
最迟2016年各地
不再收取档案费
“埃博拉疫情在我国
暴发风险极低”
一样的高温,不一样的待遇
已向中纪委报告
中国将直接
向俄出口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