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都市·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交警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手机没修好 打砸手机店
交通疏导员赤脚追赶
三少年持刀打砸早餐店
酒吧外被殴打致死
借77万余元后“失联”
资讯广场
20辆超速车辆
车牌号被曝光
债务引发血案
民警千里追捕
短信“迟到”流量超支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信“迟到”流量超支
市民两次要求通信公司退还网费败诉

  如今手机上网十分普遍,但是网费却不便宜,于是很多市民便选择包月的流量套餐,再加订一个流量提醒短信的服务进行监控,但是许亚生却因为晚一天收到提醒短信,多花了79.02元的上网费,让他很生气。

  □本报记者 林菲 特约记者 符晓玮

  短信“迟到”致流量超支

  许亚生喜欢用手机上网,他在通信公司选择的包月套餐只有150MB流量,因为担心自己不小心使用超支,2011年5月16日,许亚生开始订购流量余额提醒服务,2013年8月27日开通流量定期提醒服务。

  2013年12月1日8点51分,许亚生手机上收到通信公司第一条短信显示:“您本月套餐包含移动数据流量共150.00MB,截至30日17时17分套餐流量已用完。”9点09分又收到第二条短信说明已使用超出套餐流量5MB,到了下午5点42分,他收到最后一条短信提醒套餐流量已不足5MB。许亚生一看这明显应该是在11月30日发来的提醒短信,却在12月1日才送达,十分气愤。他致电通信公司的客服咨询,对方表示,发送给许亚生的3条信息生成是11月30日,有可能是系统延迟,导致公司信息12月1号才发送。许亚生为超支的上网流量支付了79.02元。

  市民要求退款道歉

  许亚生认为通信公司迟延发送2013年11月的上网流量余量提醒短信,导致自己过度消费上网流量,过错在于公司,对方应赔偿损失。在与公司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他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退还2013年11月份“违法”收取的上网费79.02元,赔偿误工费200元、交通费120元,并且要求当时与自己交谈的客服赔礼道歉。

  龙华法院一审认为,许亚生在2013年11月30日并未收到上网流量余量的提示短信,在不清楚个人上网流量余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向通信公司询问确认余量再进行消费,而许亚生在套餐流量及费用结算周期的最后一日选择上网使用流量,是自主消费行为。通信公司提交的系统生成提示短信发送记录和许亚生收到的短信显示发送时间来看虽不一致,但公司在现有的技术水平范围内已尽到合理的消费提示义务。许亚生就账单费用疑问向通信公司客服致电询问,双方交流正常,客服已履行相应义务。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许亚生的诉求。

  附赠服务非约定义务

  许亚生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海口中院。他认为,手机上网用户很难知道每次上网需要使用多少流量,而通信公司对超量使用流量的收费又极其昂贵。公司负有每月及时向用户发送上网流量余量提醒短信义务,如上网之前需提前向公司询问流量余量,用户订购流量余量提醒服务有何用?同时,自己2013年11月30日未收到流量余量提醒短信系通信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应承当违约责任。

  通信公司辩称,公司与许亚生成立有效电信服务合同关系,公司依约履行数据流量业务服务的义务,许亚生应当履行支付电信服务费用的义务。公司特增加的流量余量提醒的免费附加服务,此项服务并非公司的“义务”也非“约定义务”。

  海口中院认为,许亚生与通信公司订立的电信服务合同是有效合同,公司增加免费的流量提醒服务目的是协助和提醒许亚生妥善履行合同义务,而非免除许亚生的合同责任。由于通信公司与许亚生流量提醒服务合同中并未约定公司未及时提醒的违约责任,则公司如果存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形,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应以许亚生的实际损失为限。但许亚生超过套餐限定的数量使用数据流量,是实际发生的消费,不属于损失。2014年10月28日,海口中院二审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以案说法

  赠品有瑕疵

  同样能维权

  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剑表示,自主消费行为可以进行选择,市民在使用手机上网时,为避免流量超额过度消费,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免费的流量监控软件,对数据流量的使用状况进行监控和适时提醒。在生活中,市民还会遇到另一类“免费产品”就是“买一送一”等商场促销形式的赠品。商场赠与的前提是消费者购买商家的商品,属于附带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应该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义务,因此,商场必须在赠品价值内承担民事责任。市民在遇到赠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有权要求商场退换货。另外建议市民在购物小票上最好增加赠品信息,特别是涉及“三包”的手机类、小家电类赠品,以及食品类赠品,万一因为赠品使用造成人身伤害,消费者可将小票作为维权凭证。重要的是消费者要理性消费,购买需要的商品,而不是看是否搭售赠品促销;购买的商品搭有赠品的,仔细看赠品是否标注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等信息,是否为“三无产品”,是食品类的赠品特别看清楚是否过保质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民生·热线
   06版:都市·动态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美食煮意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综合
   11版:国际新闻·综合
   12版:副刊·文化
   13版:体育新闻·年终报道
   14版:体育新闻·综合
   15版:文娱新闻·综合
   16版:专版
交警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手机没修好 打砸手机店
交通疏导员赤脚追赶
三少年持刀打砸早餐店
酒吧外被殴打致死
借77万余元后“失联”
资讯广场
20辆超速车辆
车牌号被曝光
债务引发血案
民警千里追捕
短信“迟到”流量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