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聚焦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03版
要闻·聚焦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标题导航
继往开来 探索惠民医疗路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往开来 探索惠民医疗路

  海口市卫生系统庆祝建党93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三江农场灾区现场指导灾民药物消毒。

  9月24日起试点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海口广泛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逐年大力投入下,海口市卫生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至2014年,海口基本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一体化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成城乡群众就医减负“三级跳”,逐步实现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将改革的触角从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到公立医院,率先全省地级市启动实施在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水平,在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率先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致力城乡医疗均衡化发展,打击非法行医,维护群众安全公平享受优质医疗的权益。

  □本报记者 李晶晶 文  图片由海口市卫生局提供

  A

  改革亮点:

  先诊疗后付费

  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

  海口积极推进医药体制改革

  探索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但凡是到医院住过院买过药的人都知道,住院交押金,买药要加成,并不是新鲜事,“看病难、看病贵”早已成为现今医疗体制下疏远医患关系,被群众诟病的老大难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海口攻克卫生体系建设滞后的道道难题,于2014年6月10日和12月10日,海口在医改道路上先后迈出了艰难又坚实的步伐,在全市5家市属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在市妇幼保健院试点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制度,所有药品按照比以前低15%进价开给患者,减少其就医费用。

  由医院为住院患者先行垫付医疗费,病人无需缴纳押金,只需在出院时交纳医保结算后的自付部分费用。“先诊疗后付费”这一便捷的诊疗服务模式有效简化了群众的就医结算模式,减轻了就医经济压力,为医患双方营造了和谐互动的平台。截止10月底,5家市属公立医院累计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模式病人数为10986人,占新住院病人数13.62%;医院累计垫付住院费用为5639.23万元;暂无恶意拖欠住院费用案例,而且医疗投诉纠纷明显减少,实施后医疗投诉及纠纷0.18起/月,较实施前的4.25起/月,降低了95.76%。

  “取消药品加成让医生回归看病,让药品回归救命,让医院回归公益,不仅是对医患关系的有利改善,对医护人员自身业务素养的提高更有促进作用。”海口市医改办主任邝雄说,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旨在健全药品临床使用监控机制、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检查和其他过度服务,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吸引患者,让患者、医护人员、医院得到互惠,才是医改为大家带来的最大实惠。

  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础上,海口今年率先全省地级市实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挤干药品水分,将公立医院收入整合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2个渠道。通过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收费标准、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一直是海口医改的指导思想。海口市卫生局局长周文雄告诉记者,海口实施医改以来,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参保率及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基本药物制度使药品均价下降38%,先诊疗后付费支付制度的实施,都是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的重要保障,医疗技术价值得以体现,也是现代医疗发展的趋势。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健全药品临床使用监控机制、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等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检查和其他过度服务,从而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历史积难。

  B

  改革风采: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一直让老百姓头疼不已。今年6月,市卫生局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次精简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75项精简到101项;原规范性表格35个精简到25个;原21项卫生行政审批事项法定时限合计为519个工作日,办理时限313个工作日,压缩到129个工作日,是法定期限的24.86%。充分做到“三集中、两到位”,实现向一位分管领导授权,5项审批事项向审批办授权。

  将21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中心,并再次增加向审批办授权项目,达到12项,授权率为57%。即办件由原来1项增加到3项,流程为1个环节;一般审批事项由原来5项增加到9项,流程由原来5个环节缩减为3个环节;复杂审批事项由13项减到9项,流程由原来7个环节缩减为4个环节。积极实行“先审后验”网上申报改革工作;年内窗口受理办件共计2700件。按期办结率100%,无退档办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服务基层,方便群众,服务社会。

  守住传染病防控关

  今年,面对严峻的传染病防控形势,市卫生局积极应对,做好疫情研判、流行风险评估,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疫情。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调查处理率达100%,没有出现疫情蔓延。截止11月16日,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及时报告率为98.45%。

  6月以来,广东出现登革热疫情爆发,我市发现了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市卫生局迅速开展广泛有效的防控知识宣传,全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防控诊疗知识培训人数8611人次,及时开展了登革热媒介应急监测;加强消杀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覆盖性监督检查各类医疗机构780家发热门诊设置、落实防控措施。此外,还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发热病人监测和登革热疑似病例监测,对发热病例实行零报告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登革热疫情无本土病例良好态势。积极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保证2014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理事会会议在海口顺利召开。

  今年,我市继续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补种率90.9%。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保持无脊灰、白喉、流脑、百日咳等病例发生。全市冷链运转正常,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各苗接种率。截止9月30日,我市全年免疫规划疫苗累计接种针次700000针次,均达到98%以上,其它疫苗针对传染病均无病例发生。

  2014年,海口开展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9713人,全市5个美沙酮门诊累计入组2787人,年保持率为78.2%,进行HIV检测743人次。强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海口市在海南省防艾办办关于《海南省2013—2015年度艾滋病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督导考评中位列全省第三名。同时,卫生部门超额完成霍乱、手足口病、流感、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狂犬病暴露人群等监测;完成居民户食用盐、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8岁儿童碘营养监测尿碘监测;有效开展了规范治疗麻风病人和肺结核患者等各项工作。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让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宜、便捷的医疗条件,海口市制定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全年安排4批177名医护人员下乡开展对口帮扶卫生院,促进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41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急救医学;培训全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7个专业170人,培训基层全科医师10名。

  9月24日,全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首批试点和居民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探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5家市属医院在公共场所开展义诊活动及组织医护人员下基层开展巡回义诊活动,共派出医护人员1423人次,义诊人数21036人次,共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约25896册(张),免费发放药品82146元。

  2014年,市卫生局牵头印发了《海口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每年安排项目和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城镇居民医保中医药报销比例,将中药饮片、针灸、推拿和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报销比例由原5%提高到10%。同时,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先后组织500余人参加“海口市中医针灸技术培训班”和“海口市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培训班”。委托市中医药学校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对300余名村医进行培训,重点是中医药技术治疗农村多发病和常见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4%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基本的中医药服务。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今年,海口市卫生局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组织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大讨论、大讲座、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优秀单位和医务工作者评选等活动。7月,与海口晚报社联合主办2014年海口市“十佳人民满意医院(单位)”、“十佳人民满意医生”、“十佳人民满意护士”评选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积极参加评选,通过评选活动,在全市卫生系统发现一批先进典型代表,向社会广泛推介和展示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单位的良好形象,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医疗卫生工作。

  临床服务方面,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限价管理工作。通过开展临床路径,治疗方案更加规范,临床用药更加合理,以达到从严控制医药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根据《海口市疾病应急救助方案》,组织各医院开展疾病应急救治工作,切实解决少数身份不明或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医疗急救保障问题。

  同时,对我市45万参合农民健康卡进行核对校正。整合参保农民基础信息数据,推进演丰镇纳入实行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试点乡镇工作。积极推进病种限价和总额预付制的支付方式改革。今年,海口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新农合知识宣传,推进参合征缴工作,截止10月31日,全市已有598377人参合,应参合率达99.73%。重点稽查定点医疗机构,使1043270人享受到合法的新农合补偿。

  此外,我市120急救中心和网络医院急救能力不断提高,平均接处警时间65.05秒,呈逐年缩短趋势。截止10月30日,共接诊病人15739名,现场救治成功率98.1%。参与了高考、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医疗保障50余次,确保安全无事故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今年,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继续引向深入,海口加强部门联动和卫生监督协管,并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曝光典型案件。截止9月30日,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机构检查各类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及非法行医点935户次,立案查处医疗服务市场违法案件192宗,没收违法药品和器械96件,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万余元,罚款人民币88万余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家,吊销《医师执业证》1人, 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宗,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141家,查处典型“两非”案件10宗,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行为74宗,放射诊疗机构处罚1宗,医疗机构雇佣“医托”招徕患者案件3宗。

  同时,卫生监督部门加强了住宿、游泳、美容美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学校(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等公共场所或单位的督查力度。全面覆盖监督检查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各类供水单位及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并对不合格单位下达整改通知。

  加强监督净化医疗服务市场

  C

  成绩斐然:

  ●2014年7月,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确定市120急救中心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医疗救护员)试点考务单位。

  ●市120急救中心和香港圣约翰救伤队、海南医学院联合承办了“2014年海南省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演练”,进一步提升我市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中的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市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引进世界前沿的“绿色”肿瘤治疗技术—生物细胞免疫疗法。

  ●开展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德国小蠊抗药性调查”的检测工作;完成了省疾控中心“圣代客按蚊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形态确认”项目的检测工作。

  ●市疾控中心以病媒生物及相关热带病检测预警技术研究为重点领域,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的“全国传染病检测预警重点实验室第三批研究基地”授牌,大大提升了我省、市疾病分析、检测和预警水平。

  ●9月26日,市120急救中心在湖北省十堰市第五届全国急救大赛上代表海南省参赛,摘获个人全能优秀奖,团体三等奖。

  ●今年以来,海口市卫生系统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出台制度68个,为基层办实事429件,为群众解决难题178件,落实帮扶资金746.7万元,化解矛盾纠纷2件,解决“四风”突出问题100件。

  刚刚过去的一年,被视为中国改革的新起点。这一年里,十八届三中全会,沿着35年前改革开放启程的足迹,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逐年大力投入下,海口缺医少药、医疗设施缺乏、基础建设落后的历史正在逐渐改变,把基本医疗服务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公平就医权益的奋斗目标,成为海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海口医疗卫生事业起步晚,任务重,每一步探索都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每一项改革都要破解更多历史存积的难题。深化医改5年, 海口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沿着群众路线不断探索。

  政府对百姓的关怀体现在医疗卫生上,就是让人人享有公平就医的权利,不致因病返贫。将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说到底是医改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许多年来老百姓最大的梦想,如今正在海口变成现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聚焦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03版:要闻·聚焦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04版:要闻·聚焦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05版:要闻·聚焦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06版:海南新闻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专版
   09版:尚游周刊
   10版:经济·综合
   11版:都市
   12版:国际新闻·综合
   13版:体育新闻·年终报道
   14版:海南地产
   15版:文娱新闻·综合
   16版:文娱新闻·年终报道
继往开来 探索惠民医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