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副刊·史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关键运作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祭祀武将的盛大节日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2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祭祀武将的盛大节日
  ▲人们各自带着信奉的神参加军坡节。
  军坡节上的巡游表演。
  在军坡节活动中,有时可以看到惊人的穿杖表演。

  海南

  军坡:

  核心提示

  农历正月后,军坡活动陆续在各市县上演。琼岛的人们热衷于说军坡、看军坡、闹军坡,甚至人云亦云地称军坡是为纪念冼夫人,而对“军坡”一词,及其相关的仪式“装军”何时出现,又是如何传承与演变的,则鲜有人知。

  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梅志强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们自认为早已熟悉的军坡,其实还有一些既有趣又新鲜的说法,且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缘起祭祀冼夫人存疑

  A

  军坡:

  网上说,军坡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据说世代相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事实上,很多黎族地区传统节日名单中,都有“三月三”等,惟独没有军坡!

  《海南民俗概说》称:海南东北部各地在农历二月初十至十二日通常要过军坡节,相传这一天是冼夫人的出征纪念日。然而,军坡年年有,少人说得清。有的地方在二月初九举行,有的在二月二十五日举行,甚至在五六月都有“闹军坡”的,那么,到底哪一天准确呢?

  海口市秀英区的《石山镇志》言:“军坡节起源于拜神,神为最大,信民称之为‘君’,‘君坡’指君居之地,‘君’和‘军’同音,由此而来。”这种说法的确罕见、新鲜,但不失为民间的一种认知。

  《澄迈县加乐志》认为,军坡祭祀神为南北朝时期南方女英雄冼夫人。“军坡”是冼夫人当年训练军队的坡地,军坡节是冼夫人带军队到达之日。可是,加乐镇军坡日祭祀的主神却不是冼夫人,而是关公和昌化老爷。

  “冼夫人来过海南这事根本没有权威史料支持,南朝时期冼夫人部族的俚族刚刚步入与汉民族融合的进程,其军队是什么样的也无从查实!”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教授梅志强搜寻众多现存资料发现,模仿冼夫人出军活动的肇始者是明代后期海南琼山人梁云龙。

  梁云龙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多年征战于长城内外,传说他曾梦中得到冼夫人授予战法,翌日大胜敌军,后在家乡建冼庙祀之,逐渐演变为游神时仿军队仪仗,其传统被家族、乡人发扬光大,延至今日。

  “军坡是由祭祀武将缘起应该是确定的!”根据文献资料以及专家对“军坡”的解释,再根据自己多年对军坡的深入调查,梅志强认为,祭祀两伏波将军和祭祀冼夫人演变为今天军坡活动的游军、出军等仪式。

  B

  形成于明朝民间信仰

  军坡:

  如今,在海南城乡举行的军坡节活动,抬神游街的壮观场面中,还常可见到惊心动魄的“穿杖”。在古代军坡活动中,是哪种场景,有何表演?“军坡”一词又到底在何时出现?

  “祈保武官心愿各戴枷锁。有沙刀伫立王像前三日者,谓之站刀。甚有剪焚肉香,膊刺大小刀箭,腰背签枪者”。这是《正德琼台志》记载的“关王会”场景。

  明代王弘诲《新建谯国诚敬夫人庙碑》记载祭祀冼夫人情景,不仅有“若三军之奉主帅”的宏大场面,还有“杀气直扫蛮荒尘”的气势,不亚于今天新坡镇冼夫人文化节中装军、出军的盛况。

  “尽管明代文献记载民间信仰活动时没有使用‘军坡’一词,”梅志强兴奋地说,但“军”的元素已经在民间祭祀神灵的仪式中充分体现。

  梅志强研究发现,军士祭神赛会也好,民间祀神、游神也罢,这些信仰活动最早冠以“军”字的是在清康熙年间。

  “各戴枷锁游军”、“铁钩挂臂膊、系长链随地拖走者,谓之‘装军’”、“装军拥从,三日方息”。康熙时期的澄迈、临高、文昌等县志,虽没称“军坡”,但均有“游军”或“装军”称呼。清道光年间进士、文昌人云茂琦所作《除邪编跋》中,描述了祀神游神活动,有“出军”、“军场”、“军首”等词。

  此后,“装军”一词,逐渐传播开来。《咸丰琼山县志》载:“正月下浣,乡民竞抬本境之神以与邻村所祀者相会……,聚会饮酒,唱演土戏,谓之装军。”

  梅志强说,从清初海南各县志记载民间祀神、游神和赛会活动已经较多出现“游军”、“装军”之词,可以推断,明代后期民间已有此称谓。军坡雏形确切在何时?已无从考证!现有史料支持的,军坡源流于明朝民间信仰。

  C

  军坡:

  演变扩至非武将神灵

  如同民间其他信仰活动一样,军坡这一名词及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处在不断演变过程中。

  民国后,海南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对祭神、游神、迎神赛会活动记录,大多仍然使用“装军”。在崖州(今三亚)等南部、感恩(今东方)等西部州县,多用“妆军”一词。“装”显得严肃、正式,“妆”粉墨妆扮,有戏谑、玩闹之嫌。而在澄迈县,也有“迓军”之说(“迓”为迎之意)。

  田曙岚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的《海南岛旅行记》中,首次将“土戏”称为“琼剧”,推动了琼剧的发扬广大乃至登堂入室,而“军坡”一词却没出现在其记录中。但海南籍学者王兴瑞、岑家梧在同年《民俗》首卷首期刊发的《琼崖岛民俗志》中,却多处直接提到军坡。

  梅志强说,民国中期出现“军坡”一词,但清末民初民间是否已使用此词,尚未找到证据。但自从《琼崖岛民俗志》说“军坡”之后,一直被后来的文献沿用至今。虽然在“文革”期间被毁灭,但在上世纪80年代后,“军坡”又“春风吹又生”在书籍和现实生活中。

  军坡有大小规模之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形态上,没有“装军”等场面不是真正的军坡,没有邀集其他神共闹的也绝不是古代所说的“赛会”。

  梅志强说,新坡镇的军坡,冼夫人一神独大,只有姜氏公主陪同,没有邀请附近神灵共同游赛,也无赛会,能说它不是真正的军坡吗?

  梅志强说,海南各地把纪念某神诞日或者约定俗成的祭日说成军坡,把范围和规格也提升到与两伏波、冼夫人、关公一样,使“军坡”的内涵不断外延和扩展,也使活动并不再是祭祀武将的专利。  

  “总之,对民间信仰活动的军坡作一个准确的内涵判断是不现实的,对‘军坡’一词要作出明确的解析,往往也是绕一圈又会回到起点,这不是悖论,却有些荒谬!”梅志强说,民间信仰像汪洋大海,他作为海边的孩子,面对军坡望洋兴叹,在学界对军坡现象深入研究的人凤毛麟角的状况下,他期望学识深厚者能关注海南军坡,关注百姓的精神世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民 生·关注
   05版:都 市
   06版:经 济·热点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国际新闻·综合
   09版:体育新闻·综合
   10版:副刊·史记
   11版:副刊·博阅
   12版:文娱新闻·综合
关键运作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祭祀武将的盛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