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副刊·博阅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比肩《狼图腾》
的纸上电影书
比较笨

  态
幸福非车子
画语录
帮助
新书
  过眼
鲁迅的存在价值
仅在于反抗
无数种
  选择
无祝福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2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迅的存在价值
仅在于反抗
  1936年3月大病初愈后的鲁迅
  ▲《自题小像》诗

  林贤治是当代著名学者和鲁迅研究专家,近日,其作品《反抗者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鲁迅思想录》《一个人的爱与死》结集成“一个人的鲁迅”系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这充满了激情与力量的鲁迅四重奏中,作者描述的不仅是鲁迅经历过的那些事儿,而且倾注了其对鲁迅作品的深刻理解,并且对鲁迅的思想与人格作出精彩而独特的分析与见解。同时,书中还精选了鲁迅的生活旧照、书影、手稿、信件等,为读者呈现更加真实的鲁迅。

  “一个人的鲁迅”系列

  鲁迅死于20世纪而活在21世纪。这是一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唯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

  1881年鲁迅出生的年头,正好临近帝国的悬崖,是时间的断裂带。中国现代化,在民族的屈辱中蹒跚起步,许多陌生的事物,陆续出现在大队蠕动着的辫子和小脚之间。随着经济的萌动,政治改革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旋起旋灭。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横亘在官员、士子和百姓面前共同的问题。

  汉学家费正清用“沿海中国”和“内陆中国”的概念,阐述中国近代的两大传统。鲁迅的出生地,恰恰落在沿海中国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城镇:绍兴。在它四周,毗连大小村落,具有明显的边缘色彩。

  鲁迅的大家庭过早败落,对应于古老中国的命运,很有点同构的意味。由于祖父下狱事件的牵连,他曾经在乡下度过一段短暂的“乞食者”生活。父亲的长期卧病和后来的亡故,无疑加剧了他的精神创痛,而作为长男,又不得不从中担当沉重的责任。

  家庭的两次变故,把他无情地推落到社会底层;从小康而入困顿,终致自我放逐,远走异乡。生活的巨大落差,构成了他日后反抗现存秩序的广阔而深刻的背景。

  可以说,鲁迅来自传统中国的黑暗的深部,来自现代的源头,来自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第一波,来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的粗糙的摩擦面。

  由于改革的缓慢,在一个长时段内,前前后后会产生许多彼此类似甚至雷同的事件。这种“同义反复”的东西,是最本质的东西。鲁迅始终抓住这东西,对于这个前现代社会,则抓住其中的死结:“吃人。”所谓“吃人”,即作为个人的从生存到发展的各种权利,全然遭到剥夺。

  鲁迅天生敏感,激烈,不能容忍有害的事物。他极力使司空见惯的东西陌生化,使隐蔽的东西公开化,使稳定均衡的东西极端化和尖锐化,总之,他要使“黑暗的动物”现形,使“铁屋子”里的人们无法昏睡和假寐,使大家看见事实的实在性,使真理自明。鲁迅的全部努力,几乎都在揭示时代的真相。所以,当我们重温鲁迅的文本时,就会诧异地发现:被揭露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未曾改变———鲁迅倾其一生都在促进其改变,已然包含了一种猫头鹰式的洞见,犹如预言。

  鲁迅一生傲然独立,却是遍体鳞伤,过早地耗尽了体内的全部燃料。斗争的无效性,不免使人们又多出另一种折磨,就是———鲁迅的存在,其价值仅仅在于反抗本身吗?

  文/林贤治(本文为《鲁迅的最后十年》引言,有删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民 生·关注
   05版:都 市
   06版:经 济·热点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国际新闻·综合
   09版:体育新闻·综合
   10版:副刊·史记
   11版:副刊·博阅
   12版:文娱新闻·综合
比肩《狼图腾》
的纸上电影书
比较笨

  态
幸福非车子
画语录
帮助
新书
  过眼
鲁迅的存在价值
仅在于反抗
无数种
  选择
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