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国际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3版
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标题导航
火星上发现外星人了?
普京花一个月准备发言稿
近3万外国人加入IS
骑海龟拍照 女子涉重罪
沙特王子涉性犯罪在美被捕
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最年轻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9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最年轻
祭月拜月
赏月走月
兔儿爷
食月饼

    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可以说是近世中国最重要的四个传统节日。

    中秋因其“团圆”的意义,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重要性可说仅次于春节。可有谁知道,在这四大节日中,中秋其实是最年轻的一个。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仲秋八月之中,俗称“八月节”、“八月半”;此时月色正好月亮正圆,且节日的主要活动都与“月”有关,所以又称“月节”、“月夕”;中秋节家人团圆,因此又叫“团圆节”。这些别称透露出中秋的种种文化内涵与民俗事象。如果说民俗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所讲述的故事,那么在这些故事的发生演变中,又流露出怎样的心态变迁?

    主要中秋节习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民间的祭月拜月习俗是在明清时期确立成熟的。传统拜月的仪式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拜完之后,众人分食月饼。在清代,这种祭月特供的月饼比平常的月饼要大,《燕京岁时记》中说“大者尺余”,人人都能分得一块。

    与拜月相对的是赏月,它较少信仰成分,更多娱乐成分。不过,赏月不只是光坐在家中看,也可以走出去看。中秋夜出游赏月,是吴地的一种风俗,叫“走月亮”。走月亮尤受妇女喜爱,这一天她们可以解除许多束缚。

    兔儿爷是旧时北京中秋应节的儿童泥塑玩偶,其形象源自月中玉兔。兔儿爷玩偶大约起源于明末,到了清代,此俗大盛,兔儿爷不只是祭月的陈设了,更成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其形制也日趋精致与多样。

    月饼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学界有争议,但基本认为宋代苏东坡诗中所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就是当时的月饼了。发展至明清,中秋食月饼之俗在民间普遍流行。《红楼梦》中提到了瓜子仁、松仁为馅儿的“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清袁枚《随园食单》中有酥皮月饼的出现。

    最古老的月亮

    中秋节是因月而生的,起源于对月亮的原始自然崇拜。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礼制。

    但祭祀日月是皇家礼制,是帝王借与“天”对话的专属权力来统治臣民的一种手段,普通百姓并无缘进入祭礼之中。民间有“秋报”,也就是在秋天禾谷成熟之季以丰收的果实来酬谢神灵,这种祭祀活动可以看作后来形成中秋节的一项元素。但直到汉魏时期,各种文献史料里都没有关于民间祭月习俗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岁时专著、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也并无中秋节的记载。以拜月赏月为中心习俗的那个中秋节,是在这之后的唐宋时期形成的。

    关于月亮的叙事也发生着演变。始作于战国的《山海经》在《大荒西经》中提到了一位跟月亮有关的女性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神话学家袁珂认为,这个生下了十二个小月亮还给他们洗澡的女神常羲,或者也叫常仪,在后来的神话演变之中,变成了后羿之妻、奔月的仙女嫦娥。嫦娥奔月、悔偷灵药的故事,到了汉代日益完备,这或许与彼时原始观念的淡化、神仙方术的兴起有关,《淮南子》中这样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此处的姮娥,即为嫦娥。这个故事流传于民间,被添枝加叶,情节越来越生动完整。时至唐代,月亮的神话中又演绎出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情节。

    所以,今天的我们,在仰望秋夕的一轮圆月、讲述它的故事时,总离不开月亮上的这三位常驻居民:嫦娥偷食了不死灵药,飞升到了月亮上;那只用玉杵捣药的白兔,大概可以算是陪伴嫦娥的“宠物”;因触犯天条而贬谪月宫的吴刚,被罚砍断广寒宫外的那棵桂树。

    最年轻的民俗

    我国的民俗节日体系在汉魏时期已初步形成,但中秋节在那时还未见踪迹。而到了唐代,文人中兴起了八月半赏月玩月的风尚。

    或许是月亮这个宇宙间神秘而又伟大的存在十分能够引发文人们感物怀人的情思,唐诗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句子,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等等。

    唐人的小说、野史中,也描述了唐玄宗中秋望月、游月宫并作霓裳羽衣曲之事,尽管我们不能把这样的记载当作史实,却可以看到当时的宫廷也崇尚玩月的雅事。

    如果说唐代精英阶层在八月半的活动为中秋节的产生形成了“赏月”这一内核,那么到了宋代,中秋节已确立起来:不单文人聚会赏月往来唱和,普通民众亦宴赏行乐。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描述了作为全社会各阶层共同节日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可见,无论有钱没钱,人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过中秋,例行的宵禁也取消了,这是一个不眠的欢乐之夜。 (戴望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3版: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4版: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5版: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6版: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7版:要闻
   09版: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
   10版:经济·综合
   11版:都市·动态
   12版:国内新闻·综合
   13版:国际新闻·综合
   14版:体育新闻·综合
   15版:汽车周刊·资讯
   16版:文娱新闻·综合
火星上发现外星人了?
普京花一个月准备发言稿
近3万外国人加入IS
骑海龟拍照 女子涉重罪
沙特王子涉性犯罪在美被捕
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最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