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国内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国内新闻·热点
 
标题导航
我国正式向农村垃圾宣战
外交部:日本无权说三道四
破解“垃圾围村”三问
可见光通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人被判死刑1人获无期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垃圾围村”三问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农村垃圾治理是我国乡村建设的老大难,也是世界性难题,尤其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农膜、秸秆等因处理不当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首次联合发文向农村垃圾“宣战”。目前,农村垃圾中最大头的生活垃圾一年便有1.1亿吨,“垃圾围村”能否突围,新华社记者深入采访追踪。

    谁来清理:“保洁员”上岗能否改变乡村陋习?

    广西南宁市那陈镇那坛坡村农民李加礼如今有了新头衔——村里首位保洁员。村民把自家垃圾简单分类归集后,他负责二次分类,将有害有毒垃圾分开堆放,累积一定量后转运至乡、县垃圾回收站统一处理。 

    对江苏省东海县石湖乡村民徐力来说,村里请来城里专业的物业公司,垃圾有保洁员随时收集清理,前几年到处乱飞的塑料袋不见了,环境美了,生活质量高了。 

    原先城里常见的保洁员,如今逐渐出现在各地农村,这正是十部门开出的治理农村垃圾首剂药方——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尽快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并通过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保洁义务。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说,农村设保洁员,有钱的村庄可以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入村”,没钱的村庄可以付费给村民当保洁员,更穷的村子也可以设公益岗位村民轮流值日。最关键的还是要倡导改变乡村生活陋习,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只有村民从中感受到实惠,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治理:大量农村垃圾能否消化掉?

    要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十部门提出了就地减量、就近处理的模式。 

    住建部村镇司副司长王旭东说,各地可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分类减量方法,如可回收垃圾由农户自行变卖,建筑垃圾单独清运,厨余垃圾可用于喂养牲畜等等。“关键要简便易行,村民能接受,不宜照搬照抄城市垃圾的分类方法,搞得太复杂。” 

    徐海云建议,中国农村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推行一个模式,特别是一些县域面积大、经济欠发达的县市,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盲目推行全收全运集中处理。如四川、广西等地,适合推行源头分类减量、适度集中处理模式。通过分类,可实现垃圾减量70%左右,剩余的垃圾则就近处理。 

    而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县域面积不大的平原地区,则适合城乡一体化模式,可将城市环卫服务,包括环卫设施、技术和管理模式延伸到镇和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收统运,集中到县进行最终处理。

    谁来买单:如何治理“一阵风”?

    村里的保洁队伍、垃圾收集站,镇上的垃圾转运站,县里的垃圾转运车、处理场……哪一样在农村都是从零起步,费用巨大。 

    “经费严重匮乏是很多地方治理农村垃圾迟迟不见行动的重要原因,同样钱的问题也关系着这场行动能否长久下去,会不会成为‘一阵风’?”徐海云说。 

    王旭东介绍,主要渠道是各级政府投资,保障设施设备建设和运行费用,并担负兜底职责。中央财政会加大支持力度,省、市两级财政给予积极支持,治理费用将纳入财政预算。另一个渠道是鼓励村集体出资和村民缴费,主要解决村庄保洁费用,包括垃圾分类减量、收集以及运输至本村集中堆放点的费用。(据新华社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国内新闻·热点
   04版:国内新闻·综合
   05版:国际新闻·热点
   06版:体育新闻·热点
   07版:健康专刊
   08版:文娱新闻·综合
我国正式向农村垃圾宣战
外交部:日本无权说三道四
破解“垃圾围村”三问
可见光通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人被判死刑1人获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