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千年古丝路 又闻驼铃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标题导航
7A
钦州巧打东盟牌 海上丝路再扬帆
●钦州概况
千年坭兴陶艺 搭上“顺风车”
城市颇相似 借鉴更可期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钦州巧打东盟牌 海上丝路再扬帆
千年“海丝”重要始发港抢抓机遇迸发勃勃生机
精美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沙盘。本报特派记者 黄一冰 摄
钦州金谷江里成片的养殖生蚝网箱。本报特派记者 黄一冰 摄
▼游客在钦州保税港区国际商品直销中心选购免税产品。 本报特派记者 黄一冰 摄
靓丽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本报特派记者 黄一冰 摄
钦州
▶三娘湾景区的中华白海豚雕塑。 本报特派记者 黄一冰 摄

    海南丝路沿线大型采访

    广西·钦州

    在南海,有一片碧波荡漾的蓝色海湾——北部湾;在区域中心,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钦州。早在1900多年前,钦州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而今,这座以港立市的城市,在 “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凭借拥有区位、交通、港口、平台等多重优势,重新焕发昔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勃勃生机,在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衔接的重要门户中,发挥了桥梁和枢纽作用。

    □本报特派记者 李云川

    A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历史新机遇

    “钦州拥有众多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自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钦州获得了又一个历史性战略机遇。”钦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西部办副主任李知仲表示,钦州是北部湾沿海高速铁路网的中心枢纽和广西沿海交通主枢纽,处在西南地区走向东盟最便捷国际出海大通道的前沿,面向东盟开放的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作为以港立市的城市,港口成为钦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1992年8月1日,钦州港启动建设。1996年6月,设立省级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0年11月,开发区上升为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有中国与东盟最前沿的开放合作平台——钦州保税港区、中国第三个两国政府合作共同开发的“中马钦州产业园”、中国第五个整车进口口岸、中国石油化工(钦州)产业园等多个“国字号”平台。

    据介绍,钦州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及天然深水良港——钦州港。目前,已建成10万吨级、30万吨级航道及30万吨级码头等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通航能力提高到30万吨级,成功开通运营至越南、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条班轮航线,港口吞吐量已突破64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万标箱。

    2008年以来,钦州陆续获得国家批准设立全国第六个西南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全国第五个整车进口口岸、全国第三个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共建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18个项目之一的中国——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广西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唯一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同时,正在以这些平台为基础,申报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B

    旅游让三娘湾渔民走上致富路

    来到钦州,不得不提三娘湾旅游景区。据了解,三娘湾位于钦州最南端,东邻北海,西接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与防城港市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地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腹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早在1900多年前,三娘湾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曾有过“万船聚散”的辉煌,容纳着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越南等地的商客渔民。不幸的是,19世纪30年代,一场海啸将三娘湾渔村商埠的繁华摧毁殆尽。历经百年沧桑后,才逐渐发展成一个拥有2000多人口的渔村。直到2003年,钦州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成立,渔村人的生活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据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旅游局局长陈丹介绍,三娘湾位于大丰江出海口,江水携带的大量有机细菌使这片海域营养丰富,国家一级珍稀海洋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便是管理区海域的独特景观。陈丹表示,习惯了捕捞作业的渔村人,似乎失去了先祖的商业灵敏。管理区设立后,为改变渔村人观念,当地政府以免收任何费用和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渔村人在景区海滩边摆摊设点从事商品经营。随着景区的发展和大量游客的涌入,村民靠卖旅游工艺品、驾船出海观赏海豚等方式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出海捕捞的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样成倍增加。如今,尝到甜头的渔村人,开始主动融入景区旅游商品化经营行列。

    为提升景区质量、扩大景区规模,截至目前,三娘湾旅游景区已与广西旅游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由广西旅游发展建设集团投资8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和景点开发建设,并将景区范围扩大到相邻的乌雷等渔村,带领更多当地渔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走向致富梦。

    C

    建立面向东盟国家级开放平台

    李知仲表示,钦州与东盟国家合作源远流长,经贸人文往来密切。东盟是钦州最大的出口市场和主要进口来源地,钦州对东盟的出口总量位居广西前列,进出口贸易的前三名均为东盟国家。依托钦州学院,钦州先后与马来西亚北方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等20多所东盟国家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成为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是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是面向东盟的国家级开放平台,凸显对外开放优势的落地项目,是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作为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间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园区,与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共同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园区合作的新模式。

    园区位于钦州南部,毗邻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5万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园区分为工业区、科技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和生居住区,2012年3月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并正式开园,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专门支持政策,明确赋予园区在产业发展、金融创新、外汇管理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园区已形成健全的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成立并分别在北京、吉隆坡召开了理事会议,全面启动创建自治区改革创新先行园区,争取到自治区政府出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已完成一期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征地搬迁,“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全部打通,中马港青150万吨粮油加工等首批落户项目2015年建成投产,成功引进建设三宝清真食品、国家级燕窝检测重点实验室等项目;正在洽谈引进中国-东盟商务信息港、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基地等项目;园区开发建设框架已形成,作为中马及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园区的作用逐步显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双创让我们更幸福
   04版:要闻
   05版:都 市·动态
   06版:都 市·动态
   07版:千年古丝路 又闻驼铃声
   08版:国内新闻·综合
   09版:国内新闻·综合
   10版:国际新闻·综合
   11版:经 济·综合
   12版:汽车周刊
   13版:汽车周刊·资讯
   14版:汽车周刊·资讯
   15版:汽车周刊·资讯
   16版:体育新闻·综合
7A
钦州巧打东盟牌 海上丝路再扬帆
●钦州概况
千年坭兴陶艺 搭上“顺风车”
城市颇相似 借鉴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