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千年古丝路 又闻驼铃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双创新闻
 
标题导航
阳江下活“海丝”棋加快蓝色崛起
●阳江概况
阳江旅游龙头 “海丝”璀璨明珠
南海Ⅰ号重现 古“海丝”辉煌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生态交通文化资源优势 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阳江下活“海丝”棋加快蓝色崛起
▲海陵岛闸坡国家中心渔港的建筑群。
▼风光旖旎的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乐园。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出的沉船瓷器。

    阳江是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之间的战略节点,从宋朝开始,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补给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集散地。近年来,阳江立足生态、交通、文化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更为阳江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蓝色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

    □本报特派记者 李晶晶 /文 石中华/图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拥有“中国刀剪之都”荣誉的阳江,刀剪生产制作历史有1400多年,是全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落户在阳江,阳江标准也成为国家标准,年产值占全国的70%,年出口额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积极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是阳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东风,促进对外了解、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今年,阳江成功举办了第14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吸引了世界50多个国家、国内20多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的客商超过1万人参与,进馆人数逾15万人次;经贸签约项目78个,总金额156.8亿元,比去年增长20.6%。其中,投资项目10个,投资总额81.8亿元,比去年增长18%。10月底,阳江组团参加了第二届海博会,达成各类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金额23.22亿元。此外,阳江经贸代表团在出访以色列、约旦期间,签下5200多万美元的贸易意向合同,并就一些项目合作达成共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尼三国开展系列经贸活动,签订投资合同意向2亿美元,贸易合同金额1300万美元。

    除此之外,阳江组团参加2015中国加工贸易博览会,展示本地加工贸易成果,主动承接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接外资加工企业,促进经济合作发展。未来,阳江把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五国定为重点开拓新兴市场,将大力发展与这些国家的机电产品和轻工类产品贸易,强化自主创新和阳江五金刀剪品牌带动,不断扩大进出口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加快港口物流业建设

    阳江港是国家一类港口,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码头11个,能停靠10万吨级的大型船只;在建的码头有6个,即将开工建设的码头有11个,阳阳铁路延伸至每一码头泊位的建设也在进行中。

    设置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查验机构的阳江港,为客户提供快捷、简便的一站式审批服务,货物随到随检,通关效率高;港中设立了船舶货物运输代理、外轮理货、外轮代理等服务机构;开通了从阳江港经香港到欧美各地及东南亚各地的两条外贸定期航班,保证到港货物及时、高效、安全装卸运输;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1-10月,阳江港吞吐量为1834万吨,同比上升27.6%。

    与此同时,阳江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制定相关政策,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目前,中国诚通物流已落户阳江港,阳江汇达公用保税仓已建成开业,将有力地促进当地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阳江与国际市场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阳江市政府将加强与粤西地区海港的联系,推进与湛江港、广州港等主要港口之间的资源整合;加快港口码头的集疏运系统建设,打造水路、高速公路、铁路多式联运体系,全面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

    深化旅游业综合改革

    旅游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阳江深入实施“蓝色崛起”战略,深化旅游业综合改革,重点抓好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业基础与实力,加强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在对外开放合作交流方面有所作为。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江“浪漫银滩、宋船古韵、温泉之都、水墨阳江、休闲绿城”五大旅游品牌享誉中外,“碧海银滩·船说阳江”的城市形象声名远播。特别是海陵岛享有“东方夏威夷”美称,是中国十大宝岛、中国十大最美海岛,拥有“南海Ⅰ号”这一世界级名片。随着港珠澳大桥、粤西沿海高铁、粤西机场的开工建设,阳江发展滨海文化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

    阳江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局长马洪藻表示,阳江致力于发展海上丝路旅游业态,通过增强滨海旅游活力,规划引领滨海旅游发展方向,延长滨海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丝路旅游质量创建品牌,优化滨海旅游市场环境等方式,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的产业带动作用。

    据统计,2014年阳江接待游客1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人数881万人次,增长22%;全市旅游总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34.5%,以上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广东各地级市前三位。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70亿元,占GDP的6%。其中,滨海旅游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达68%。

    增强滨海旅游文化内涵

    独特的海洋文化是阳江最大的优势和特质,海洋的开发是阳江市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目前,阳江正努力推进以海陵岛为龙头,东平、沙扒为两翼的滨海旅游综合开发,不断丰富和发展海上休闲娱乐旅游产品,增强滨海旅游的文化内涵,完善相关配套和服务功能。

    据了解,阳江侨居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众多,这有利于发扬历史传统和地缘人缘优势,建立深度互信的良好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在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与港澳台、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打造友好城市合作群,促进民心相通、人文相亲。

    马洪藻表示,阳江将秉承“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理念,紧抓被确定为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的机遇,以阳江港为战略支点,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物流大通道,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在联通东盟、辐射内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凭借强大的滨海旅游文化产业,实现“蓝色崛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双创新闻
   04版:广 告
   05版:海口供电之窗
   06版:双创新闻
   07版:西环高铁开通在即
   08版:千年古丝路 又闻驼铃声
   09版:国内新闻
   10版:国 内
   11版:国际
   12版:社 会
   13版:经 济
   14版:文 娱
   15版:汽车周刊
   16版:体 育
阳江下活“海丝”棋加快蓝色崛起
●阳江概况
阳江旅游龙头 “海丝”璀璨明珠
南海Ⅰ号重现 古“海丝”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