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副 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春未归来 您已远去
那个好人 去哪里了
浙江青瓷艺术展 展现“匠人精神”
大英博物馆百件 精品将亮相北京
“网白”白岩松 新书写巴西
春天,你像大树上的一枚红叶飘落
闽南妈祖巡香习俗 尽显“海丝”风情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2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音容宛在 言犹在耳

    □ 刘德安

    2017年2月22日凌晨,杨明永远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亲人、朋友、同事和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报社同仁闻知杨明离世的噩耗无不感到万分震惊和悲痛,纷纷在网上悼念这位朝夕相处的同事,寄托无限哀思,大家沉痛的心情正如一位记者在悼文中所写的那样“碎了一地的悲情”。

    杨明逝世后,报社同仁在他参加编前会的座位前面桌子和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置了几束菊花,以寄托悼念之情。一位和杨明共事多年的同事在微信上含着悲痛说:“一进办公室就泪流满面,人去桌空,再给你擦最后一次桌子吧”。

    杨明去世后,报社在第一时间编辑推出了杨明不幸离世的讣告和微信,以寄托对杨明的哀悼。报社主要领导获知杨明辞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杨明家看望家属并进行慰问。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对杨明逝世表示哀悼并慰问家属。

    从1997年10月至2017年2月,杨明在报社工作了二十年。他热爱新闻工作,忠诚党的新闻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于职守、率先垂范。

    在担任记者部副主任、社会新闻部副主任、经济社会部副主任期间,杨明在履行好主任职责外,经常和记者一起深入街巷和田间地头,不辞劳苦,抓活新闻、写精品稿、出好版面,多次完成了报社布置的重要采访,得到报社的肯定。杨明有着二十年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善于新闻策划,得到报社同仁的高度评价。

    杨明对新入职的年轻同事关爱有加,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新闻业务上指导他们,为他们出选题、改稿子,得到年轻记者的好评。

    2015年,因长期操劳,杨明患上了血管阻塞的疾病,几次住院治疗,并且在腿部放置两个血管支架。就在他身体患病期间,一次,他带记者到农村采访,因走路不便,被人搀扶着在田间行走,不但感动了随行记者,也感动了采访对象。

    但杨明不为病魔所吓倒,出院后毅然返回采编一线,采访、写稿、值班。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报社的每一位同志。

    有时,不是他值班,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杨明这种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精神,让报社同仁闻之动容,感慨不已。

    杨明在生活中,深爱着妻子、儿子,他的家是一个温馨充满幸福的家。他对儿子体现着严父的爱,在他和妻子的共同教育下,儿子成长为一名北大博士,为国家培养了一个优秀人才,报社同志对此称赞有加。

    杨明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且在父母面前是一位好儿子,在妻子面前是一位好丈夫,在儿子面前是一位好父亲。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

    松柏垂泪,天地同悲。杨明的突然离世,使父母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儿子失去了一位好父亲,报社失去了一位好中层,同仁失去了一位好同事。

    音容宛在,言犹在耳。杨明永远离开了,我们痛感报社失去良将、新闻界少了英才。好人好友好同事突逝亲朋共悲痛;佳作佳版佳策划常忆友人永怀思。

    长歌当哭,逝者逝亦,生者善之。

    天堂路远,愿君一路走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社 会
   06版:经 济
   07版:国 内
   08版:国 内
   09版:国 际
   10版:副 刊
   11版:体 育
   12版:文 娱
春未归来 您已远去
那个好人 去哪里了
浙江青瓷艺术展 展现“匠人精神”
大英博物馆百件 精品将亮相北京
“网白”白岩松 新书写巴西
春天,你像大树上的一枚红叶飘落
闽南妈祖巡香习俗 尽显“海丝”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