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双创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文明新衣”扮靓海口建筑工地
美丽古村有支老年志愿保洁队
金融扶贫新模式惠及贫困户
“诊脉”乡村学校发展良方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7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振兴墨桥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会召开
“诊脉”乡村学校发展良方

    本报6月30日讯(见习记者白鹏)在润物细无声的行动背后,孕育着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良方。6月27日上午,由红旗镇政府、墨桥村委会、红旗镇中心小学和墨桥小学主办,海南师范大学初教学院、海口市乡贤文化研究院、墨桥乡亲教育促进会协办的红旗镇振兴墨桥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会在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召开,红旗镇28个村村长及学生家长一同献策墨桥小学发展。

    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学校锐减,红旗镇最早有30多个乡村学校和教学点,随着生源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仅剩下墨桥小学唯一的一所乡村小学,现有52名在校学生、14名老师。学校里,教学楼陈旧,操场虽然宽敞,但周围却杂草丛生,由于留不住老师和学生,正处于关闭的边缘。

    海南师范大学唐晓阳教授表示,农村孩子之所以上学难,是因为村里没有学校可上。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根本措施是尽可能保留每所乡村学校,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点,不能让村子文化根脉断掉。只要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保证,那些舍近求远背井离乡的孩子还会回来。

    乡亲教育促进会王德表示,村民希望能保留家乡学校,作为从墨桥走出来的人,他有乡根情怀,不愿乡里唯一的文化血脉断掉,希望通过行动带动更多人关注乡村学校,使其能够有长足发展。“我身边有很多热爱墨桥、具有乡愁情怀的人,我们的乡村小学不仅是让孩子可以在父母身边完成学业的校园,也是乡村文化的一个传承点。”

    教育专家认为,墨桥小学想发展就要从源头上解决生源不断流失的问题,改善师资力量配备,完善校舍硬件条件的修缮等,以留住老师,留住学生。墨桥小学校长表示,学校将把学生摆在首要位置,用最大能力整改学校现状,为村民保住文化之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03版:要 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国 内
   06版:国 际
   07版:健康专刊
   08版:体育/文娱
“文明新衣”扮靓海口建筑工地
美丽古村有支老年志愿保洁队
金融扶贫新模式惠及贫困户
“诊脉”乡村学校发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