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海口市第二届党建工作论坛发言摘要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市第二届党建工作论坛发言摘要

    9月27日,我市“深化百日大研讨大行动 党旗飘扬椰城更美”第二届党建工作论坛召开,来自全市机关、基层、企业等战线的10位年轻党建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分别从基层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等方面发表了各自观点,现摘录其中部分,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郭志华

    支部建在项目上 推动项目大提速

    琼山区委组织部 庄彩群

    党建在引领推进重点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强化新形势下党建在项目推进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凤翔公园项目指挥部棚改拆违工作组临时党支部是琼山区第一个建在重点项目一线的临时党支部,也是海口以党建促棚改的试点工作之一。临时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为进一步探索“党建+项目”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支部建在项目上,推动项目大提速。具体做法有,琼山区牢固树立“党建引领攻坚”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及市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迅速成立凤翔公园项目指挥部棚改拆违工作组临时党支部,抽调了14名来自区各职能部门的优秀党员干部,建立了一线战斗堡垒,并明确了党员职责、分工和具体任务,实现了临时党支部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利用临时党支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实际优势,深入群众自觉当好棚改工作的宣传员、信息员和调解员。

    “锤炼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在一线”是临时党支部的工作目标,经过几个月的一线工作,支部党员的思想、业务和作风都得到提升。在工作中,针对某些重难点户提出的不合理赔偿问题,支部党员秉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决心,一次次上门开展工作。截至目前,项目共签订征收补偿协议156份,迁坟603座,期间无一起强拆。

    推进党群活动中心建设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龙华区委组织部 朱明宇

    党群活动中心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把党员活动、职工活动、群团活动、志愿活动等整合为一块阵地,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帮扶、教育和培训等服务,是基层党群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平台。如何实现党群活动中心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的有机融合,更好的发挥其“党建”效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龙华区按照市委实现基层党组织“六个全面”的目标要求,在农村、社区、园区、商圈、专业市场建设区域化党群活动中心,精心谋划、大胆探索、因地制宜,通过高标准建设、品牌化打造、标准化保障等举措,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党群活动中心。其中,注重多元参与,有效整合党、社、工、青、妇、统战、志愿等各方力量,参与党群活动中心的策划设计工作;明确由属地街道负总责,建立整体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动推进会,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探索招聘专职党建工作人员,夯实人员保障,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通过入驻单位调剂,实行窗口服务人员轮班、值班制度。

    加强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必须坚持“建”“管”“用”并重发展,以保障党群活动中心发挥效用。要抓好“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对接需求,完善功能”“多方联动,合力建设”三个步骤,建好党群活动中心;要强化人员、经费、制度三个保障,管好党群活动中心;要发挥好服务平台、活动平台、培训平台三大作用,用好党群活动中心。

    探索“党建+电商”模式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秀英区委组织部 陈义吉

    当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我们当前农村基层党建亟待解决的难题,也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秀英区下辖6个镇和2个街道,70个村委会,24个居委会,常驻人口36.23万人。据统计,2016年,70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有55个,占总数的78.6%。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要紧紧抓住当前“互联网+”和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契机,积极探索“党建+电商”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

    具体举措就是党政领衔挂帅,统筹推进,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镇电商服务中心,构建电商发展体系;发挥党建引领,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电商配套设施,打造“电商+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人才队伍,突出能带富、善经营、会治理的要求选准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大力培育电商、党建混合型人才,实行“结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为“电商+产业”注入强大动力;完善组织设置,通过探索建立联村党组织、村企联建、村队联建、重点项目落户企业反哺支持征地村发展集体企业的机制等方式,优化村基层组织的联建共建。

    拥抱互联网 开启“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美兰区委组织部 黄 烨

    如何将“互联网+ ”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促进信息化和服务化协同推进,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是组工干部必须重点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美兰区在“互联网+党建”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实践,2006年率先在全市创建了美兰党建网,开通了美兰党建微信公众号和工作群,下一步将致力于建设“互联网+党建”网络平台,以此打破党建工作时空限制,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形式,提升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具体举措是整合资源,打造综合平台。整合党建网、远程教育平台等载体资源,打造区委组织部、各党(工)委、党支部三级参与管理、全体党员群众共同使用的综合管理系统,同步开通“互联网+党建”平台手机版,与“互联网+党建”网络平台互联互通,使党员、群众能随身随地了解最新的党务资讯,真正实现“互联网+党建”的工作理念;分类管理,激活大数据资源。美兰党建地图上将党组织的坐标进行标注,并对接城市网格系统,实现党组织信息、党员数量、党组织负责人姓名、网格划分及网格员分布,工作进展的动态展示;科学运用,发挥智慧功能。“互联网+党建”平台可设置积分考核系统,分为党支部和党员积分考核管理,通过党支部、党员在平台上执行的包括组织建设、组织生活、支部管理、党员教育、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群众等各方面的工作记录,由系统自动形成对党支部、党员的积分考核结果,提高基层党务干部工作效率。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催化监督干部实效

    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 李超智

    综合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监督所取得的实效经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12345热线成功实践,新常态下干部监督工作应当继续发扬好经验、好做法,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干部监督意识,不断拓宽监督渠道,突出干部监督激励,让监督催化正向激励。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催化监督干部实效。具体举措有,强化监督意识,深化监督氛围,促使监督意识不强的领导干部自觉克服逃避监督的错误心态,真正把来自组织、舆论和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爱而自觉接受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通过构建干部日常管理模式多样化,将干部的监督由单位内延伸到单位外、组织延伸到社会、由“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充分运用社会舆论监督手段,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渠道,以合力监督从正向引导领导干部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突出监督激励,巩固监督成效。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也是正向激励干部的具体表现。监督催化了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巩固了监督成效。如市委组织部借助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结合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触角优势,搜集整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件办理、督办、回访、投诉等情况,通过建立月考核排名“红黑榜”、督办件落实“周报表”、市纪委月通报“问责清单”、典型单位人物“先进事例”等组织工作台账方式,让一串串“无声”的数据发出监督激励的声音,奏响监督激励的交响曲。

    充分发挥正向激励效应 激扬敢闯敢试特区精神

    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李 博

    作为省会城市,海口更要在改革创新干部管理体制机制上先行一步,强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振工作精气神,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组织部门必须率先发扬特区精神,敢于担当,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建设一支具有敢破敢立、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具体举措有,要大力选拔任用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担当者、鼓励褒奖有为者,面向基层、注重一线,坚持把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和关键领域,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完善干部绩效考评机制,让考核“指挥棒”和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相挂钩;及时探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运行机制。慎重研判、认真甄别,不枉不纵、妥善处置,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要加大基层干部精神和物质奖励力度。对工作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群众公认度较高的基层工作人员,设立“服务群众优质奖”等荣誉,采取通报、表彰、物质奖励等形式进行表扬,不断营造崇尚实干、注重基层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鼓励各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干部的健康意识,进一步强化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互联网+”开展一线考核干部

    秀英区委组织部 蔡青燕

    “互联网+一线考核”并不是说完全使用互联网工具对干部进行考核,而是充分运用便捷、表达、参与、数据等互联网思维结合互联网工具,获得考核对象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达成一线考核的目标。

    具体做法有,通过微信工作群数据,利用人工记录法、大数据分析法、重点项目跟踪考核法等方法,一线识别考察干部;运用微信二维码,一线评价监督干部。将评价二维码设立在相关位置,采集收集干部的口碑信息,同时对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监督。比如说在窗口单位设立评价监督二维码,干部工作牌和值班牌设立监督评价二维码,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采用二维码投票评价;结合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大数据,利用好职能单位的办件办理情况数据、群众回访满意数据、市纪委通报问责数据,激发党员干部在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善于创新,力促干部作风改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运用好一线考核结果呢?以月或季度为单位,以干部表现为主体,汇总微信工作群、监督评价二维码、12345热线相关数据,动态反映重点项目和日常基层一线干部突出表现情况,为市委提拔任用干部提供参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部门定期通报一线考核结果,将一线考核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中,让年度考核评优具有定量指标的依据,提高干部对一线考核的重视程度,激发更大的干事创业热情。

    构筑“人才荟萃 技术创新”新优势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张丽珍

    海口人才现状,一句话:人才匮乏,创新乏力。表现为两个字“缺”和“难”。即缺乏创新人才,掣肘了产业创新发展,如“互联网”产业发展未成气候。“难”主要表现为招人难、留人难。如医疗健康产业所需的护理及医疗外语人才严重短缺,由于种种原因,招不来人,留不住人。

    解决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第一,环境引才——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品牌及知名度。政策引领,呈人才聚集之先;文化营造,塑创业创新之风;能级跃升,集创新要素之汇。第二,产业汇才——呼应产业布局,提升人才与产业聚集度。发挥产业聚集推动、“领头羊”效应推动、企业主体推动。第三,特色聚才——提高技术原创度。立足优势谋划原创领域,在一些对未来产业具有颠覆性重大影响的创新领域,提早谋篇布局,实现人才聚集;依托海南大学、美安科技新城、高新园区,整合科技平台资源,搭建领军人才创业创新的发展平台体系,突出精准聚焦,大力建设产业研究所,有选择地引才招才,实现精准引才;鼓励支持本地大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承接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创新能力提升。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入股等形式,柔性引进全球高端产业科技领军人才。第四,校地育才——联动高校地域,提高创新协同度。校地联动,有序推进领军人才自主培育;校地联动,有序推进合作载体空间建设;校企联动,有效支撑企业创新主体建设。

    人才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王小宝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发展载体、平台和项目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作用。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发展新平台,成功打造了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等近30家创业创新聚集地。

    具体举措为,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加快建设开放的人才引进奖励管理使用流动机制,重奖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通过引进项目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复兴城创新创业园、海师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引智渠道,依托产业奖励政策,吸引外地团队进入我市创业,重点突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两院院士、海外留学生等领军型、实用型人才;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采取“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总体思路,建设多元化投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局面;完善区域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人才自主创新。通过各地自建、院地共建、院企共建等模式,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充分挖掘现有“候鸟”人才资源潜在优势

    美兰区委组织部 许一凡

    结合“候鸟”老人冬季聚集的特点,2015年美兰区承接了海口市柔性引进“候鸟”高层次人才试点工作,引进了国务院特贴专家、原天津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国赫孚和全国优秀人民教师、原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李淑章等两名“候鸟”人才,于每年2月-5月深入美兰区学校开展教学教研指导和师资培训工作,服务期满一次性拨付报酬。

    充分挖掘现有的“候鸟”人才资源潜在优势,开发、利用好这一独特智力宝藏,对于海口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做法有,推动“候鸟”人才信息收集和数据建设。通过宣传发动、网上征集和实地调研收集“候鸟”人才信息,并对人才结构进行专业分析,完善人才数据库;促进“候鸟”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搭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引导用人主体建立人才供需网络服务平台,用人单位可不定期将“候鸟”人才需求信息向“候鸟”集中居住地的居委会、街道办发布,实现供需对接;规范“候鸟”人才引进和使用。可借鉴以“项目+人才”模式,将确立的项目,面向全国、全省公开招标,以项目为载体和平台,吸引柔性人才参与;探索构建多种柔性引才模式;优化“候鸟”人才服务环境,收集“候鸟”人才需求信息,提高“候鸟”人才的参与感,营造爱才、尊才的良好氛围。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要 闻
   05版:双创新闻
   06版:双创新闻
   07版:专 版
   08版:经 济
   09版:国内新闻
   10版:国 内
   11版:公 告
   12版:国 际
   13版:社 会
   14版:体育 文娱
   15版:汽车周刊
   16版:广 告
海口市第二届党建工作论坛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