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教 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03版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标题导航
海南将传统文化“烙”在学生心上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4日开考
我市7所学校通过 学生体质测试复核
重阳节,孩子敬老“玩”出新花样
海口学生宪法 演讲比赛结束
海大与柬埔寨院校 签署合作备忘录
海口七中:推进生态立校 建设花园校园
海南大学研究生 赛羽球增友谊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11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助美舍河治理成效
海口七中:推进生态立校 建设花园校园
七中学生在美舍河畔开展实践活动。 (七中供图)

    悠悠水长,青青河畔,海口美舍河从南至北贯穿全市,犹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了一座城市的乡愁,滋养了一代代的海口人。如今,华丽蜕变的美舍河赋予了与之相邻的七中满眼的河岸美景,而七中馈赠美舍河盈溢的人文底蕴,在它们的灵性交融中,奔流向前的不只是岸边的河水,还有一座学校、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

    □见习记者 刘晓惠

    看见美舍河 土墙变栅栏

    走进海口七中的校园,从河岸吹来的清风沁人心脾,在校园的东侧,原本厚重的土墙如今已经变成一排排透光的栅栏,透过栅栏可以一眼就看见美舍河的绿。

    “以前这里还是一堵土墙的时候,我们要走出校门才可以看见美舍河。”海口七中校长王梅南介绍,在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不会在栅栏上添置宣传标语或其他遮挡物,使栅栏真正透得过光、看得见绿。

    “透光”“见绿”的栅栏使七中的校园多了一道清新的风景线,美舍河畔的飞鸟、游鱼穿梭于繁花之中,徜徉于碧波之上,一条润泽万方的水域不仅拉动着区域的更新与生长,更呈现了一处校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盛景。

    关注美舍河 生态进课堂

    美舍河不仅走进了师生的眼里,还走进了校园的课堂。学校开展了多样性的活动课程,从河岸写生到生态研究,从相机记录到实景教育,美舍河成了七中学子的另一个课堂。

    走出校园,在美舍河畔寻找镜头前的灵感、笔尖下的思路、画纸上的创作,七中利用临近美舍河的地理优势,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自然景观融会贯通。七中瞬间摄影社的学生经常到河边采风,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生动的自然美景。

    “美舍河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摄像也有了好去处。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拍到美景,还能学到很多生态知识。”海口七中初三(3)班谢於桓说道。

    七中老师王小佳向记者介绍,美舍河的治理越来越好,一走出校门就能让学生发现新天地。据了解,海口七中已经把美舍河生态课的开展提上日程,这将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用心保护美舍河,做海口绿色家园和蓝色海岸的守护者、建设者。

    共享美舍河 乡愁伴河长

    目前在海口市的大力治理下,美舍河风光带已现雏形,桃园花泽、河岸神韵、幽谷芳踪、湿地生态……充满诗情画意的桃源风光正悄然呈现,为城市休闲观光增加了好去处。

    在七中,80%的学生都居住在美舍河沿岸,美舍河对他们而言,不仅是校园的一道风景,而且还承载着他们的乡愁记忆。七中与美舍河融为一体,受益的不只是师生,还有美舍河岸的众多民众。

    “望得见的是山,看得见的是水,记得住的是乡愁”是对美舍河沿岸师生和市民生活的最好诠释。在这个校园与自然交汇的风景画廊中,海口七中承担着新的使命,在循脉美舍河的历史渊源中和专注城市发展的前瞻洞察里,再一次从美舍河出发,依托生态资源,以势不可挡的工匠手笔,以建设花园校园为目标,使校园与水岸交锋,让自然与繁华相融,开启一座校园、一条河流的新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03版: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04版: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05版:双创新闻
   06版:社 会
   07版:经 济
   08版:国 内
   09版:国 内
   10版:文娱/体育
   11版:教 育
   12版:教育周刊
海南将传统文化“烙”在学生心上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4日开考
我市7所学校通过 学生体质测试复核
重阳节,孩子敬老“玩”出新花样
海口学生宪法 演讲比赛结束
海大与柬埔寨院校 签署合作备忘录
海口七中:推进生态立校 建设花园校园
海南大学研究生 赛羽球增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