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海口舰回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城市更新 海口景色美
政委讲述中国海军 亚丁湾护航故事
海南侨中与海口舰 签署军民共建协议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5月1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更新 海口景色美
海口舰官兵点赞椰城巨变
海口舰官兵参观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听讲解员介绍水体治理情况。
官兵参观海口骑楼老街,了解骑楼老街的历史变迁。
女兵在骑楼老街留影。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海口舰“回家”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令官兵们既兴奋又感动。

    17日一大早,官兵们从秀英港出发,参观省博物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骑楼老街、冯小刚电影公社等地,一路上的见闻深深地刻在了官兵们的心中——“厉害了,我们的海口!”官兵们心里由衷地点赞。

    □本报记者 曹马志

    “美好新海南 令人倍感骄傲”

    “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17日上午9时许,在省博物馆,门口的这16个大字让刚走下大巴车的官兵们眼前一亮。随着看展览深入了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给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省博物馆是官兵们参观海口活动的第一站。官兵们专程来观看“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建设美好新海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展览分改革开放、生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社会民生4个展馆,以图片、实物、文字、图表、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记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30年间,海南从边陲海岛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走进改革开放馆,仔细观看一张张生动的今昔对比图片,海口舰副舰长王育启对海南的辉煌巨变赞叹不已:“美好新海南,令人倍感骄傲和自豪”。

    对于海口来说,入伍18年的老战士王育启有着一份特殊而温暖的感情。“2001年,我女朋友到龙昆南路的原海南师范学院念书,大学4年,我一有空就到这里来看她。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回到海口,真是很开心。”“故地重游”的王育启欣喜地看到,海口的道路更多更宽,路旁高楼拔地而起,整洁怡人的热带滨海花园城市景象令他格外喜欢。

    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在全国还是“优等”,海南的绿色发展受到官兵的关注。“走进生态建设馆,主基调为绿色,看起来很舒服,其中还有包括珊瑚礁、海沙、珍稀植物种苗等实景,海南自然之美看得见摸得着。”一位“90后”战士说。

    国际旅游岛馆主打蓝色,使用海面图形与空中蓝天白云对应,呈现海南热带海洋特色。展区中还特别打造了帆板模型,吸引不少官兵合影留念。

    绿水青山忆乡愁 海口旧貌焕新颜

    官兵们来到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这条就是美舍河,纵贯海口南北,全长16公里,跨过了海口的三个区,流域面积68万平方米。”现场讲解员向官兵们介绍,新建成的凤翔湿地公园,就像是城市的“大客厅”。

    走进公园,一副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蜿蜒的生态透水园路旁,满目是青青的大叶油草,还有荔枝、龙眼、莲雾等多种热带果树组成的“百果园”,处处是美景。美舍河边,流动的生态长廊,清风吹拂,水波荡漾。

    官兵们走上公园内的空中栈道,不仅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感觉,还可以领略公园的自然美景。栈桥与地面最大距离为3米,空中栈桥总长约800米,连接凤翔公园各个小山包和观赏区。“空中栈桥为钢结构,维护成本低、安全系数高,钢结构隔段设置基柱,可以有效保护公园植被和山体。”讲解员介绍。

    “这个人工湿地有八级,真神奇。”面对官兵的询问,讲解员介绍,人工湿地是从生态学原理出发,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将土壤、沙、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基质,并栽种经选择的耐污植物,组成类似于天然湿地的污水净化系统。它对污水的净化功能,主要是由基质、高等水生或湿生植物、基质微生物三大要素组成的生物滤床综合作用下,达到净化河水的目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沿着公园园路行走的战士周文明牢牢地记下了讲解员说的这三句话,“以前这里是个大型建筑垃圾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大公园,城市更新真的了不起,海口变得更加迷人了。”

    在人工湿地中,紫色、粉色睡莲悄然绽放,每一块“田地”分种的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不同植物,在风中摇曳生姿。该湿地不仅好看,更实用,近期每天处理0.5万吨生活污水,远期将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尾水。

    “一路上,官兵们主动问我,‘海绵城市理念’‘生态透水路面的好处’‘树木、花草的类型’等等,他们问得很仔细。”讲解员路恺说,这体现了海口舰官兵们心系“家乡”,对海口发展的热情关注。

    参观骑楼老街 感受海口变迁

    离开美舍河,官兵们来到骑楼老街。

    作为城市的靓丽名片,骑楼老街不仅是中国目前保留最大的骑楼建筑,还是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透过老街,不仅可以倾听那些激荡人心的闯海故事,更能感受到海口的历史变迁。

    走在水巷口、中山路等火山岩铺就的青石路上,整洁的古巷伸向远方,一步一景,满眼古色古香。这里的建筑古朴,雕满图案的墙面、形态多样的女儿墙、充满闲情的露台、古色古香的门窗……看着洋溢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官兵们对海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海口骑楼老街作为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海口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逐渐形成了海口近代骑楼老街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

    路旁还有“正兴选铺”、“德兴布厂”、“会文书局”、“大亚酒店”……“没想到以前的‘老字号’都还在,名字很有味道。”战士周文明说。骑楼老街整个街区的传统业态仍旧保留,乐器店、手工业品店、家居用品店及凉茶店生意依旧红火,杂货、布匹、医药、书局等商业门类齐全,“原汁原味”的老街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市骑楼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坚持修旧如旧,匠心修缮,原汁原味呈现历史本色,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色,使置身其中的游客感受到了跨越时空袭来的历史芬芳。

    当天,官兵们还兴致勃勃品尝了海南的特色美食,参观了冯小刚电影公社,感受海口全域旅游的魅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海口舰回家
   05版:海口舰回家
   06版:要闻
   07版: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口巡礼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经济
   11版:文娱/体育
   12版:海口环卫
城市更新 海口景色美
政委讲述中国海军 亚丁湾护航故事
海南侨中与海口舰 签署军民共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