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城市更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标题导航
水清岸绿生态美 自然做功五源河
蜂虎靓丽颜值高 共同参与保护它
游海口五源河 国家湿地公园有感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7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清岸绿生态美 自然做功五源河

    蜿蜒的自然河道、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富有活力的亲水环境……五源河,作为南渡江引水工程子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治理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打造成了“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全面提升了周边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日前,五源河生态治理模式也被作为先进经验和典型,向全省推广。

    □本报记者 龙易强

    1

    转变治水理念 推崇自然做功

    “五源河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水清了,鱼多了,鸟儿也多起来。”住在五源河周边的居民耿虎是一名热衷于观鸟的“发烧友”,在他的镜头里,记录着五源河从昔日“三面光”的硬质堤岸,蜕变成河道蜿蜒、充满野趣的自然河流。

    源于海口市南部羊山地区的五源河是海口市区一条重要的河流,汇集了羊山湿地西部区域的地下涌泉、溪流、库塘的水源后,流入永庄水库,经永庄水库曲折向北,经秀英区西郊入海。上游的永庄水库及周边大面积的火山熔岩湿地和灌丛沼泽区,是海口市区内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拥有城市内稀缺的动物栖息地和植被生境;而穿越城区西部直达滨海区域的中下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生态基础。

    从南渡江引水工程子项目到如今的国家湿地公园,五源河的蜕变起源于海口市委、市政府在新时代治水理念下的转变。

    据了解,2017年,海口在五源河“固坡护岸,行洪排涝”的传统治理方式不适应当前治水理念情况下,立足长远发展,敢于担当,勇于纠错,及时叫停原先的水利工程,将已开工建设的“三面光”河堤硬质护岸全部重新恢复成自然河流形态。通过转变治水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把生态治水、河长制、海绵城市和湿地保护恢复有机结合,构建成可持续的“库塘——河流——近海海岸”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实现五源河从单一防洪向综合治理的转变。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2017年2月,五源河河口示范段开工建设,今年8月份,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将启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300.5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58.39公顷,湿地率为73.69%。公园将集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展示、湿地文化宣传功能于一体,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同时,全面加强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保育工作,通过对水源、水质、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控制人为干扰,改善水质,维护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生物多样性。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公园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开展湿地观赏、体验等生态旅游项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

    利用本地资源 突出海口特色

    生态环境好不好,大自然说了算。前段时间,国家“三有”动物——蜂虎,在五源河筑巢据点,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五源河成为距离市区最近的蜂虎筑巢基地。

    除了蜂虎,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还有水蕨,原鸡、褐翅鸦鹃以及蓝胸秧鸡等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据统计,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物种非常丰富,规划区内分布有427种植物,128种野生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口一大特色名片。

    “在建设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上游火山熔岩湿地和灌丛沼泽区的生态资源,采用本地火山岩、本地花草、本地红树植物和本地土石材料突出海口特色,使海口城区与湿地自然景观风格统一,营造良好和谐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建立生物多样、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改善了五源河水环境,还为下一步引入南渡江水,促进水循环创造健康条件。

    “五源河生态修复,可以说是国内城市河流修复不可多得的样本,为海口铁炉溪等湿地保护小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7月14日,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袁兴中在海口调研五源河时谈到,一年前还是笔直生硬的河流,现已变成河流蜿蜒蛇行、河岸生机盎然、鱼儿畅游、百鸟争鸣的生命景观河流,这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凤凰涅槃,更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五源河生命之源、生态之源、活力之源、智慧之源、文化之源的梦想正在成真。

    如今,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一个个红树林树岛通过栈道连通,生态护岸与沙洲、深潭、浅滩纵横交错,自然蜿蜒的柔性河流使景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两岸周边遍布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青蛙塘等小微湿地。五源河治理工程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系统治水理念,统筹考虑防洪与生态修复的需要、景观与环境的和谐、功能与美观的统一,正在呈现富有活力、美丽、洁净的亲水环境。

    3

    注重为民服务  打造城市名片

    “早上和下午都会来公园走动一下,既锻炼了身体又看了美景,更难得的是,在这里能看到不少鸟儿和本地的动植物。”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改变有目共睹,每天有很多人来公园散步。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生态化、海绵化打造湿地公园,打破了河道取直禁锢,按照自然形态让河道弯弯曲曲,水流顺势蜿蜒前行。”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从视觉上河面水域变宽阔,具有景观美;同时,水的缓慢流行,也为鱼类、贝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吸引了不少动物在这里栖息觅食。

    从昔日的水利工程变“生态水利工程+湿地公园”,原来的面积增大了,这在海口西海岸寸土寸金的地方非常难得,是海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海口在提高五源河两岸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群众的休闲需求出发,在河流两岸建设主体游园、滨水栈道和生态保护科普宣教设施,为市民提高休闲活动场所。通过提升五源河景观和人文环境,推动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良性循坏,逐步树立起城市的新形象、新风景。

    海南省水务厅在《海南省水务厅关于转送海口市五源河中小河流治理做法的函》中指出,在五源河湿地公园建设中,海口将水环境治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在同样的治理预算内,将五源河单一的河流治理转变为兼顾生态修复和行洪功能的综合治理,创造出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城市湿地空间,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护水意识,打造绿色湿地名片,为海口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夯实了生态基础。

    “7月10日,省水务厅将五源河的治理经验通过发函向全省推广,是对五源河‘生态水利工程+湿地公园’经验的最大认可。”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海口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把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好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的建设,为市民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享受到湿地带来的福祉。

    ①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生态修复段景色迷人。

    ②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半红树植物黄槿花盛开。

    ③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美丽的黑脉园粉蝶。

    ④昆虫旅馆生物塔成为别具特色的湿地景观。

    ⑤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颜值颇高的蓝喉蜂虎。

    ⑥褐翅鸦鹃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自由飞翔。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04版:城市更新
   05版:经 济
   06版:社 会
   07版:视 觉
   08版:国 内
   09版:国 际
   10版:俄罗斯·球事
   11版:健康专刊
   12版:体育/文娱
水清岸绿生态美 自然做功五源河
蜂虎靓丽颜值高 共同参与保护它
游海口五源河 国家湿地公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