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回望母瑞山
三角梅
无事小神仙
做“公道”
夏夜
海口村庄
音符
盛夏里歌唱的蝉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8月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母瑞山

    □ 陆登光

    说起琼崖革命,不能不提母瑞山。

    母瑞山位于定安南部,是五指山逶迤过来的一条余脉,与内洞山、六连岭等山脉遥相呼应,与琼海、屯昌、琼中三市县紧紧相连。山不大,方圆不过百余公里;也不高,海拔最高处仅有五百多米,却是峰峰叠嶂,岭岭相连,且又沟深林密,崖高洞多。谁能想象得到,就是这样一座山,当年竟是“琼崖革命的摇篮”。

    说母瑞山是琼崖革命的摇篮,这是因为在八十多年前,在琼崖革命最为艰难的那段岁月里,母瑞山以其母亲般温暖而阔大的胸怀,拥抱了琼崖的革命儿女,护佑了琼崖的革命武装,两次保存了琼崖的革命力量。

    那是在1928年3月,国民党军队蔡廷锴师抵琼,大肆“围剿”苏区,琼崖军民英勇抗击,但因敌强我弱,反围剿受挫。是年冬,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领一百三十多名红军战士和部分赤卫队、琼苏直属机关、附属单位等共六百余人,冒着国民党军队的枪林弹雨转战到母瑞山,开辟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了琼崖的革命火种。1932年7月,国民党军队警卫旅长陈汉光又率部对琼崖苏区“大围剿”,琼崖军民奋起抵抗,也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反围剿失败,时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的冯白驹和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符明经带领仅存的一百多名红军战士,转战到母瑞山。在山上八个多月的日子里,寒冷、饥饿、疾病夺走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却动摇不了仍然活着的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他们以大地当床,以草叶遮体,以野果野菜充饥,躲过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搜捕,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于想象的困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饥寒交迫的日子,最后只剩下二十多名战士突出重围,于1933年4月回到琼山县革命老区,再次保存了琼崖的革命火种。

    那天,当我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母瑞山时,一轮红日才刚刚升起,满山的青翠还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着,母瑞山似乎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可是,当我站在山头上,迎着丝丝山风,久久地凝望着那满山的雾气时,我的眼前不禁就浮现起一个个战士高大的身影,耳边仿佛就响起了一阵阵嘹亮的军号声……呵,就是在这里,就是在这座山上,我们当年的那些红军战士,曾经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谱写了多少气吞山河的壮歌,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呵!

    太阳渐渐升高,雾气随之散尽,母瑞山开始显露出她那真切的面容。远处,峰峦起伏,白云缭绕。近处,林木苍翠,层林尽染。母瑞山以她多彩的景色和特有的韵味,美丽着我的眼睛,撩拨着我的心弦。

    沿着一条条小道,穿过一座座崖谷,涉过一道道溪流,我在细细寻找当年红军战士的踪迹。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红军操场,红军医院,红军学校,红军军械厂……一处处遗址、旧址,都在无声地向我讲述着当年那一段峥嵘岁月,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在一条布满荆棘的山沟里,人们告诉我,这沟里埋葬着二百多名红军战士的遗体。这些战士当年都是在战斗中牺牲或是在敌人的围困中饿死病死的。他们死了,却没有一个留下姓名,至今无人知道他们是哪里人,他们的亲人现在何方。在一座陡峭的山头上,又有人告诉我,就是在这里,当年曾经进行过一场阻击战。在这场阻击战中,女子军特务连二班的八名红军女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打尽了身上的子弹,最后一齐同包围上来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直至流尽了身上的最后一滴血。在一个水潭边,又有人对我说,这个水潭叫“红军潭”。当年十多名红军战士被敌人围追至此,身上的子弹打光了,却不愿当俘虏,最后一齐从高高的悬崖上跳进这深水潭里,全部壮烈牺牲……

    走出密林,站在山头上,回望曾经的母瑞山,我看到了一种信念——一种坚如磐石百撼不摇的信念;我看到了一种意志——一种比钢还坚比铁还硬的意志;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回宁死不屈的精神。我知道,我们的红军战士,当年就是凭借着这种信念、这种意志、这种精神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走向最后的胜利的。

    时光如逝水,弹指一挥间。曾几何时,母瑞山已从历史的硝烟中走了出来,曾经的刀光火影已被满山的青枝绿叶所遮盖。放眼望去,今日的母瑞山,天更蓝,水更秀,山更青。灿烂的阳光下,我看到了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一个个美丽富饶的村庄,看到了一片片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的田园,看到了一个个意气风发勤劳忙碌的身影;听到了一阵阵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遍布在荒野草坡上的牛羊的欢叫声和穿行在山中公路上的来来往往的汽车的欢鸣声;闻到了满山遍野的稻香和果香……我知道,母瑞山当年孕育出来的那种精神,并没有消失,而是奔流在年轻一代的血液中,鼓舞着又一代人去开拓,去进取,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母瑞山精神,犹如一盏盏明灯,永远闪亮在人们的心里;母瑞山精神,犹如一滴滴甘露,永远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母瑞山的精神不朽,母瑞山的精神永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闻
   04版:粤桂琼十一市报业联盟专版·崇左
   05版:要闻
   06版:国内
   07版:国内
   08版:国际
   09版:社会
   10版:经济
   11版:副刊
   12版:体育/文娱
回望母瑞山
三角梅
无事小神仙
做“公道”
夏夜
海口村庄
音符
盛夏里歌唱的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