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标题导航
自强不息 柔肩也能顶起一片天
海南千名贫困儿童 将可免费录入虹膜
海南贫困丙肝患者 可申请医疗援助
快乐教育 巧手点亮孩子童年
用心执教 融化坚冰播种希望
亦师亦母 给乡村娃更多关爱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9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乡村教师”黄宏艳——
亦师亦母 给乡村娃更多关爱
“最美乡村教师”——黄宏艳。(受访者供图)

    1987年,18岁的黄宏艳传承了母亲的衣钵,也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为一生的教育事业奋斗。28年来,黄宏艳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她用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得绚丽多彩。

    在今年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黄宏艳获评全市“最美乡村教师”。她说,“学生的成长,就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

    □本报记者 刘晓惠

    十余载如一日 每晚送学生回家

    在桂林洋五一小学,全校200多个学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黄宏艳任教的班上,30余名学生中,只有5个是本地的孩子。

    四川绵阳、贵州遵义……这是黄宏艳班上学生的生源地,他们都是因为父母在这里打工而到学校就读。“有些学生刚转学过来的时候不会说普通话,还有的学生不认识字,教学方面是挺困难的。”黄宏艳说,再加上时常有插班生和转校生,学生流动性比较大,班级管理也不容易。

    由于多数学生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条件也并不富裕。黄宏艳回忆起自己曾到一个学生家里家访,家徒四壁、没有一张写字桌的场景让她难以忘怀,从那时起,她就主动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自己在一旁陪伴辅导。

    有时候孩子们的作业写完了,天也黑了,牵挂着他们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黄宏艳时常骑着电动车把孩子们送回家。“少的时候是一两个,多的时候就是四五个。”多年来,黄宏艳坚持把学生送到家门口,就这样,每天傍晚,在村子里都能看到黄宏艳载着学生挨家挨户送回家的场景。

    “累是一方面,看着学生都安全到家,我才安心结束一天的工作。”黄宏艳回到家,常常都已到了晚饭时间,好在家人对她都十分体谅,这让黄宏艳感到很是欣慰。

    担任多重职务

    学生成长就是幸福

    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老师……黄宏艳在学校里担任着多重职务,平均每周要上20节课。虽然事务繁杂,但她从不怠慢一节课,在桂林洋,黄宏艳的教学质量已是有口皆碑。

    黄宏艳的班里有一个叫吴熙蕾的学生,在一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为了生计到处奔波打工,缺少家人关爱的她性格比较内向,对学习也缺少兴趣。在了解到吴熙蕾的家庭情况之后,黄宏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她。每到节假日,黄宏艳就把吴熙蕾接到自己家中,让她和自己家人一起过节,感受更多的关爱和温暖。时间一长,吴熙蕾渐渐变得开朗乐观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像吴熙蕾这样的学生,在黄宏艳的职业生涯中数不胜数,用学生家长的话说,就是“黄老师像孩子们的母亲,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我们把孩子交给她都觉得很幸运也很放心”。

    任教28年,黄宏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乡村教师的队伍,让乡村的孩子们享受到和城区一样的教育待遇。“我热爱这里的孩子们,看着他们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感。”黄宏艳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04版:粤桂琼十一市报业联盟专版·北海
   05版:城市更新
   06版:经济
   07版:社会
   08版:国内
   09版:国内
   10版:国内/国际
   11版:广告
   12版:文娱/体育
自强不息 柔肩也能顶起一片天
海南千名贫困儿童 将可免费录入虹膜
海南贫困丙肝患者 可申请医疗援助
快乐教育 巧手点亮孩子童年
用心执教 融化坚冰播种希望
亦师亦母 给乡村娃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