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标题导航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第八届“南海风云 论坛”海口开幕
琼山农民家门口办残疾人证
海口“招聘夜市” 将定期“开业”
指尖轻点可办理94项审批业务
海口抓获2名 非法采砂嫌疑人
博爱街道开展 禁毒宣传活动
乘客刷身份证快捷进站
禁毒宣传教育 走进琼山中学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江镇潘在发勤劳摘掉“穷帽”变身“养猪大户”: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本报记者 曹马志  通讯员 王聘钊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在美兰区三江镇扶贫干部中,潘在发的脱贫故事深深地感染了许多干部群众。从一名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困户,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华丽转身的背后,凝聚着老潘始终坚守的执着信念:唯有勤劳奋斗,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捷径。

    “现在猪肉行情不错,我的肉猪赶上好时候,能卖上好价钱了。”11月22日下午,潘在发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已经卖了19头猪,获得将近3万元的收入,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回想过去的艰辛日子,年过50的老潘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一家6口人,3个小孩在上学,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需要赡养,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多年来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着他种地的收成,虽然不富裕,日子还算过得去,全家吃喝不愁。

    “种地最怕天灾,躲都躲不过。”老潘回忆,2014年的超强台风,将他辛苦种植的橡胶和瓜菜全部摧毁,颗粒无收。最难过的时候,这个坚强的汉子,在地里默默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靠着以前的积蓄,老潘也在积极恢复生产,可是苦于资金缺口太大,劳动力不足,难以重现往日的规模,生活越来越贫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2016年,我们全家被列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生活才迎来转机。”老潘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上学问题,由于没钱,孩子差点无法继续读书。

    “我家3个小孩,现在每年一个人有2400元的教育补助,只要省着点花,上学的开销完全够了。”老潘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在教育扶贫的帮助下,让孩子们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这是他最开心的事儿。2016年年底,一家人通过勤劳奋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仅如此,在危房改造资金的支持下,老潘将原来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拆除,重新盖了10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15平方米的破旧瓦房里。

    “老潘的内生动力很足,积极主动申请发展养猪产业,增加家里的收入。”三江镇一扶贫干部告诉记者说,考虑到潘在发有养猪的经验,2016年6月,镇里重点帮扶他20多头猪,并且修建了近100平方米的猪舍。

    虽然一开始由于技术不精,也死了几头猪,不过老潘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倔劲,经常跟其他养猪大户、畜牧专家交流请教,并且坚持每期上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学习养猪知识,技术越来越好,现在规模已扩大到80多头,成了村里有名的“养猪大户”。不仅脱了贫,潘在发还被三江镇政府聘为“田教授”,实地传授经验,带领其他贫困户一块发展养猪产业。

    “趁着行情好,下个月我准备再卖15头猪,估计能卖3万多元。”对于未来,老潘信心十足,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用勤劳的双手,搞好产业走向致富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04版:城市更新
   05版:经 济
   06版:公益广告
   07版:社 会
   08版:广 告
   09版:国 内
   10版:国 内
   11版:国 际
   12版:文娱/体育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第八届“南海风云 论坛”海口开幕
琼山农民家门口办残疾人证
海口“招聘夜市” 将定期“开业”
指尖轻点可办理94项审批业务
海口抓获2名 非法采砂嫌疑人
博爱街道开展 禁毒宣传活动
乘客刷身份证快捷进站
禁毒宣传教育 走进琼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