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聚焦2018海南冬交会
 
标题导航
既富“脑袋” 也富“口袋”
合作社扶贫技能培训班暨经贸对接会海口开幕
农庄消费扶贫 爱心集市开市
关于2018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公告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富“脑袋” 也富“口袋”
美兰“电视夜校+集市”惠及更多贫困户
参加夜校集市的市民纷纷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 本报记者 曹马志 通讯员 王聘钊 摄

    □本报记者曹马志

    特约记者梁崇平 通讯员王聘钊

    12月10日晚,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室外有些冷意,可是村委会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村里的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汇集一堂,认真观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热烈讨论脱贫路上辛苦和收获。

    在夜校,不仅传授脱贫经,也搭建集市平台,让消费扶贫的爱心惠及更多贫困户。美兰区创新消费扶贫模式,依托成熟固定的电视夜校活动,探索夜校+集市模式,连接贫困户和社会爱心力量,密切产销对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助推扶贫产业壮大更上一层楼。

    帮扶单位变身扶贫“朋友圈”

    “周一去上课,还能卖东西。”现在,金堆村的贫困户越来越喜欢去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了,吃过晚饭后,早早地就赶到村委会办公室,还带着自家生产的扶贫、家禽等农产品。

    “我们先集体上夜校,学习讨论后,就是爱心集市时间。”10日晚,金堆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其良说,包点扶贫的市法制局、美兰区委宣传部、美兰区委统战部、美兰区物价局、美兰区公安分局、美兰区东城公司和美兰区招投公司等7家单位的帮扶责任人都按时到现场参加活动。

    一个帮扶单位,就是一个消费扶贫“朋友圈”。金堆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既熟悉扶贫点情况,一线收集贫困户销售需求,又可发挥各帮扶单位的优势,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让农家土货可以直接进入爱心市民的“朋友圈”。

    “为了办好夜校集市,我们都会提前一周发布扶贫产品目录,除了在线下推广外,还利用互联网传播及时广泛的特点,重点在微信工作群和朋友圈宣传,反响非常好。”唐其良说,人们可以到现场购买,也可以委托帮扶责任人代购,全力为扶贫产品打通销售“快速路”。

    夜校集市受贫困户青睐

    “自从有了夜校集市后,我们家的蜂蜜再也不愁销路。”贫困户陈文强开心地告诉记者,目前,他已在这个集市上卖了一千多元,供不应求。而贫困户冯所勇带来的土鸡蛋和鸭蛋,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成为扶贫集市的“爆款”产品。

    唐其良介绍,贫困户的农产品种类很多,有土鸡蛋和鸭蛋、自家现榨花生油、金堆村蜜蜂基地的蜂蜜、新鲜无公害蔬菜和豆角等,帮扶单位责任人不仅现场购买,还主动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宣传农产品。“好吃又便宜的新鲜蔬菜快来买啦!”帮扶责任人也在一旁帮着贫困户王俊四吆喝叫卖,贫困户王俊四全卖完了她带来的蔬菜,喜笑颜开。

    不仅是金堆村,美兰区已在全区推广实施“夜校+集市”模式,让贫困户既富“脑袋”,也富“口袋”。美兰区扶贫办主任何小玲介绍,为了用好用足海南爱心扶贫网,该区定期收集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及时发布,借助互联网的翅膀,让更多爱心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安全优质的扶贫产品。

    为了更加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美兰区还在大致坡镇、演丰镇等乡镇广泛建立电商扶贫网络,将电商服务站建到村中,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农产品。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精准扶贫思路,不断完善电商扶贫机制,该区正在加紧和阿里巴巴对接,推动农村淘宝落地乡村,重塑当地农产品供应链,让产销对接更加常态化,精准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聚焦2018海南冬交会
   04版:聚焦冬交会之海口现代农业
   05版:聚焦冬交会之海口现代农业
   06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07版:城市更新
   08版: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社会
   12版:经济
   13版:体育
   14版:广告
   15版:文娱
   16版:教育周刊
既富“脑袋” 也富“口袋”
合作社扶贫技能培训班暨经贸对接会海口开幕
农庄消费扶贫 爱心集市开市
关于2018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