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副刊·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饭局
西海岸
谁能记起东风破
蝴蝶
荡漾在梦中的江南水乡
《藏族风情》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9年7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那一只沉甸甸的番薯

    □ 梁惠娣

    我出生在粤西的一个小山村,要说山村里的风物,别的不多,番薯最多。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番薯是最温暖的记号。

    小的时候,因为家境不太好,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在家操持家务及干所有的农活。每年,母亲总是种番薯,因为番薯是最好的果腹食物。

    每年,母亲都会种上几垄地的番薯。她独自一人,刨地、松土,割番薯苗,然后挖坑,把一株番薯苗放到坑里,再培上土。如此反复,很快便把一垄地的番薯种好。那时候的母亲很年轻,干活麻利,健步如飞。

    因为勤劳的母亲,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番薯。春天的番薯嫩香滑润,夏天的番薯粉绵松软,秋天的番薯香甜可口,冬天的番薯像糖一样甜。那是萦绕在舌尖心头的美味。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全民喜庆时,我的中考来临了。中考前,母亲从山村里骑着自行车到镇上的中学来看我,给我带了一些营养饭菜,还有两只大大的红薯。质朴的母亲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叮咛我要吃饱睡好。临别时,她欲言又止,最终她没有再说什么,抬脚蹬上自行车,铃铃铛铛地骑远了。我捧着手中的红薯,感觉沉甸甸的。突然明白,红薯里有着母亲对我无声的殷切期望,她希望我好好考试,考上理想的学校,出人头地。

    中考之后,我如愿考上了理想中的师范学校,到远方求学去了。师范毕业后,我留在城里,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结婚生子,离家乡的小山村渐行渐远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愈发想念家乡的一切,尤其想念那一只有着我无数童年记忆的番薯。母亲知道我爱吃番薯,于是她每年必种番薯。每次我回家,母亲都会给我捎上一袋番薯,让我带回城里的家慢慢吃。每年冬天,母亲都会给我们姐弟三人每人一桶番薯粉,足足有五十来斤。

    我后来才弄明白番薯粉诞生的全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母亲的辛勤劳动。从种番薯到挖番薯,搬番薯回家,洗番薯,把番薯拉到镇上去搅烂,再拉回家,用水一遍又一遍淘洗,把淘沙后的番薯浆静置成凝固状,再搬到楼顶上晒干,最后才得到番薯粉。并且听说五斤番薯才能得到一斤番薯粉。可想而知,母亲每年给我的五十斤番薯粉,是她付出多少艰辛、流过多少汗水才换来的啊!

    今年,母亲已六十三岁了,仍乐此不疲地种着番薯。前段时间,母亲突然头晕得厉害,我们急忙把她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的身体检查才知道,母亲患了轻微的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母亲住院了整整一个月。母亲出院后,我回老家看她。她脸色憔悴,头上的白发更多了些。当我回到城里的家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把一袋番薯放在了我的车尾箱里。那是母亲背着我们,悄悄地到田里新挖的番薯!我想象着母亲拖着大病初愈的瘦弱身躯,扛着锄头走到田里,挥动着锄头一下又一下地挖番薯,又挑着番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回家的情景。顿觉这一袋番薯如山一般重!

    番薯是我们家乡的记号,念念不忘番薯,实际上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念念不忘故土的根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闻
   04版:国内
   05版:国内
   06版:国际
   07版:副刊·阳光岛
   08版:文体
饭局
西海岸
谁能记起东风破
蝴蝶
荡漾在梦中的江南水乡
《藏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