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小区治理如何彰显活力?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9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多渠道探索住宅小区发展之路
小区治理如何彰显活力?

    ①海岸塞拉维小区业主展示小区的“12345+业委会”系统平台,在这里可以清楚看到该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进度。

    ②在圣地亚哥小区,物业公司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免费为业主上门服务。

    ③圣地亚哥小区业委会成员和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工作。

    ④世纪海岸小区业委会将小区常住人口的所有资料进行详细归类。

    ⑤在世纪海岸小区,“业委会+人民调解”模式轻松解决了关于小区楼顶公共区域的使用烦恼。

    ⑥在世纪海岸小区,业委会将原本是上一任物业公司作为办公室的地方改为志愿驿站书屋,并配了专人管理。 

    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安居才能乐业,小区治理是篇大文章。然而,在生活中大多数住宅小区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现代社区治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彰显活力?是成立业委会,还是物业协作治理或者小区自治?

    社区治理和服务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海口多渠道探索住宅小区发展之路,鼓励多元治理,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臧会彬

    各利益主体诉求难达一致业委会难成立

    据海口市住建局数据显示,海口市现共有住宅小区2868个,但真正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只有368个。而且,在成立业主委员会的368个小区中,能正常运作的不到一半。这种低比例、低效能的小区业主自治的尴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小区事务管理的健康有序开展。

    小区成立业委会本是物权法赋予的权利,为什么成立起来这么难,到底难在哪?

    一年前,海口龙昆花园小区业主杨女士兴致勃勃地组织邻居收集资料,想成立小区业委会。一年时间过去了,事情并没有太多起色,现在很少有人再提此话题。“小区‘候鸟’多,收集资料困难,加上成立的程序繁杂,后来就在收集资料的环节上搁浅了。”杨女士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人心不齐也是一方面原因。

    需要半数以上的业主投票通过,才能合理产生业委会,一整套步骤下来耗时很长。今年7月,海口试点业主电子投票系统,作为试点小区的海岸塞拉维小区有住户1350户,成立业委会一直卡在有些时候无法联系到业主本人,如今作为试点小区,电子投票系统建立在详细的业主及房屋数据基础上,业主可以通过系统知晓筹建业委会及投票方式,即便如此,小区业委会筹备组成员庞里告诉记者,系统方便了很多,但是依然要面对很多沟通问题。“大家都有工作,并不是每一位业主对这件事都很积极。”

    “业委会之所以成立难、管理难、发展难,除了繁杂的程序,主要原因是各利益主体诉求难以达成一致。”海口市住建局物管科相关人士表示,职能部门肯定是大力支持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但职能部门只是为业委会的成立搭建平台和引导,最终能不能成立,还是取决于业主自身。

    找准管理模式建立和谐小区

    业委会在物业小区治理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在采访中大多数业主表示,成立业委会,主要是督促物业做好服务,共建和谐小区。

    在海口海甸岛的世纪海岸小区,邻里活动中心、书屋、儿童活动中心、智慧垃圾分类屋等小区设施齐全。“我们成立业委会后首先规划提升了这些场所,2017年小区成立了党支部,自党支部成立以来,小区探索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主导,业主专业顾问、业主志愿者、物业巡回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1+1+5’小区治理新模式。”世纪海岸小区业委会成员曹女士告诉记者,新的小区治理模式获得小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小区先后举办了百家宴、世界环境日主题、状元学子分享会等活动。“我们小区还有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教师、医生、律师等各行各业人才,大家互帮互助,邻里相亲,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小区一下子活了起来。”小区居民孙先生笑着补充道。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自治的重要机构,也是业主维权的重要平台。在海口,像世纪海岸小区一样积极探索小区治理模式的并不多见。在亚洲豪苑小区,业主王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小区成立业委会,只是想督促物业做好服务,促进小区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成立后发现,其实业委会参与的不多,反而是小区的物业企业积极谋求自我发展,服务水平越来越好了。”

    海口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王路表示,小区离不开物业,物业管理是否能令业主满意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小区管理的模式。物业公司改变了思维和工作模式,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业委会在监管下和物业公司进行交流和监督,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建平等对话平台,沟通好、服务好,才能让业主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让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走得更稳更远。

    “三无”小区探索自治管理新模式

    干净的路面、0.5元/平方米/户的物业费、林荫树下老人们下棋、孩子们在不远处嬉闹,在海口的储运小区,小区自治成为探索的新模式,小区里有个不大不小的职位叫“楼长”。

    “楼长”周少秋告诉记者,储运小区曾是“三无”小区,前几年,在街道办的指导下,成立了临时业主管理小组,让居民投票选举出组长和副组长,聘请保安、保洁员、水电工,制定小区物业管理相关制度,确定各项收费标准,实现了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在成立临时业主管理小组的同时,储运小区开始推行“楼长制”。选出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人作为楼长,每周召集大家清扫楼道,业主也可以通过楼长反馈问题。“楼长是义务的,但是每天工作得很开心,政府开展‘三无’小区整治后,把小区建设得这么好,我们要保持下去。”

    除了储运小区,海口旧貌换新颜的“三无”小区中,不少小区实现了自治模式。为进一步做好全市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新海口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海口不久前出台《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将用一年时间深入开展住宅小区综合整治,要求“三无”小区2019年10月底前80%以上实现业主付费自治管理;2020年底前,全部“三无”小区实现业主付费自治管理。过渡期间,对暂未实行付费管理的“三无”小区,由各区政府及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垃圾清运及地面清洁。

    海口鼓励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小区治理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方面,海口支持小区探索多渠道治理模式,支持引导小区治理,鼓励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日前,继海南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业主委员会协会后,海口市业主委员会协会也正式揭牌成立。这一社会公益性组织的成立,不仅使海口市住宅小区多了一个对外沟通联络的服务平台,也指导打通了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的“肠梗阻”难题。海口以“12345+业主决策”电子投票平台为抓手,积极推动更多小区通过成立业委会实现自我管理,探索建立业委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海口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物业服务企业在整治活动中受到行政处罚的,由执法部门报市住建局依法记入不良诚信记录。市住建局将把物业服务企业的不良诚信记录管理与前期物业招投标工作结合起来,加强监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对整改不到位、易反弹的问题重点督查,对屡查不改、反复出现问题的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及个人,由执法部门依法从重处罚,解决小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治共管的良好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 闻
   04版:阳光税务·服务纳税人
   05版:关 注
   06版:民生
   07版:时 评
   08版:国 内
小区治理如何彰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