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国 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感谢这道光,照亮我前行
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启航开赴南极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明类星体“燃料供应”之谜
奇迹中国
“最宽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温馨提示:健康素养知识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9年9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明类星体“燃料供应”之谜
9月9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学研究室副研究员姜鹏在介绍自己绘制的黑洞吸积盘示意图。 新华社发

    新华社合肥9月9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观测到类星体“吸积燃料”的过程。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日前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它比星系小很多,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发出可在100亿光年外被观测到的超强亮度,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

    依靠超大质量黑洞的超强引力,高速吞噬周围的星际物质,部分物质在被吞噬前转化为能量释放,类星体将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已经清楚,但它如何不断获得物质的机理尚不明确。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燃料供应”,类星体无法持续发光。但这一供应过程远离发光中心,难以被天文望远镜观测到。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学团队及其合作者,完成了对这一现象的解密。他们使用“内流气体探针”,在8个明亮的类星体光谱中,观测到了氢、氦元素激发态吸收线,发现这些吸收线除了宇宙膨胀导致的红移外,还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了额外的红移。

    研究团队根据多普勒红移的大小,计算出物质向内流动的速度高达每秒5000公里,并进一步计算得知黑洞“吞吃”的过程可持续上万年。因此,在此期间类星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燃料供应”并持续闪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 闻
   04版:民 生
   05版:经 济
   06版:粤桂琼十三市报业联盟专版·玉林
   07版:国 内
   08版:国 内
   09版:国 际
   10版:文 体
   11版:公 告
   12版:优质车商
   13版:教师节特刊
   14版:教师节特刊
   15版:教师节特刊
   16版:教师节特刊
   17版:教师节特刊
   18版:教师节特刊
   19版:教师节特刊
   20版:教师节特刊
   21版:教师节特刊
   22版:教师节特刊
   23版:教师节特刊
   24版:教师节特刊
   25版:教师节特刊
   26版:教师节特刊
   27版:教师节特刊
   28版:教师节特刊
   29版:教师节特刊
   30版:教师节特刊
   31版:教师节特刊
   32版:教师节特刊
感谢这道光,照亮我前行
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启航开赴南极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明类星体“燃料供应”之谜
奇迹中国
“最宽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温馨提示:健康素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