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海口•七十年——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1/2020-03/12/05/20200312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厉兵秣马铸铁军 步伐铿锵踏征程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厉兵秣马铸铁军 步伐铿锵踏征程
——寻访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

    ①图为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的门口。

    ②图为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的堂屋外貌(翻拍资料)。

    ③3月10日上午,在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的堂屋内,王辉成老人向记者介绍,当年如何藏匿情报。

    ④3月10日上午,在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的堂屋外,王辉成老人指着墙上的弹孔向记者述说当年的革命故事。

    ⑤3月10日上午,在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的堂屋内,王辉成老人的儿媳(中)向记者介绍堂屋的历史。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锦山村,有许多人家至今保留着从祖辈传承下来的住宅。在这些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古屋中,有一间民居因见证了琼崖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一幕,令人瞩目。

    时间追溯到1936年5月,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正是在这间民居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加强了琼崖特委的领导力量,成立了统一的武装斗争指挥机关;不仅为琼崖党组织和红军的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琼崖党组织领导人民投入抗战打下了组织基础。

    □本报记者 陈歆卓

    厉兵秣马 适应革命形势

    走进旧址,如今只有祥和宁静的气息笼罩在院落间。仔细端详入口处的石质门框,掩映在青苔间的弹孔,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历史和沧桑。

    84年前,随着琼崖各地党组织逐渐恢复,新的工作局面初步打开。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更好地推动琼崖革命斗争,1936年5月,在冯白驹的主持下,中共琼崖特委在琼山县演丰乡锦山村(今美兰区演丰镇锦山村)一间民居召开了四届五次扩大会议。

    会议分析了当时全国以及琼崖的斗争形势,确定了琼崖特委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努力开拓新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号召群众起来抗日讨蒋;扩大红军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自1930年中共琼崖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特委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急需健全领导机构。会议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出了特委委员,冯白驹、王白伦、黄魂为常委,冯白驹为特委书记。

    同时,会议决定成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朱运泽任司令,王白伦兼任政委。司令部下辖7个支队。至1937年5月,琼崖红军游击队已发展到60人,“在业红军”约200人。

    铿锵前行 推动革命发展

    会议召开后,红军游击队各支队积极执行特委关于“积极活动,积蓄力量,再接再厉,坚持斗争”的指示,分散深入到各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红军第一支队随同特委机关在琼文一带打击敌人,保卫领导机关;第二、六支队在琼定、善集县活动,积极筹集革命经费和枪支,击毁国民党运载货物的车辆,袭击国民党民团;第三、四支队联合作战,夜袭文昌县翁田赤铺戏场,巧夺列村山堀敌炮楼,偷袭国民党乡公所,奇袭锦山民团,伏击清澜联防队;第五支队在琼澄县活动,潜入石桥墟,击毙国民党乡长王义高,并协助琼澄县委,袭击敌人据点,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第七支队以六连岭为根据地,在乐万一带打击敌人。

    红军游击队开展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声威,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为琼崖特委和红军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谈判,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作了政治和军事力量上的准备。

    忆古思今 传承革命精神

    如今,年过九旬的王辉成老人就居住在这间民居。当年主动为革命提供会议场所的,正是老人的母亲。

    “那时候,村子周围长满了野竹子,十分隐蔽,外人不易进入。”84年后的今天,王辉成老人仍然对当年的事情如数家珍。老人告诉记者,这间民居不仅为会议召开提供了场地,还曾为战士们提供了掩护和歇脚地。老人也曾担任过交通员,帮助革命运送情报、食物及放哨、挖地洞等。

    在老人的指引下,一个个见证革命历史的细节被揭开:石质门框上累累的弹孔是为掩护革命战士留下的印记,会议时使用的桌子仍然摆放在厅堂中,高处的香炉架曾是情报的藏身之处,后厅曾是战士夜晚的栖身之处……

    为了保留好这些历史遗迹,几十年来屋子都未曾翻修。“除了被台风吹坏的屋顶,屋子里的其他地方都没动过。”老人的儿媳林燕说,“我们曾提出修缮屋子,让老人住得舒适一点,但老人不同意。”渐渐地,家人也都理解了老人的想法。

    “从小时候开始,父亲就常常跟我们讲述过去的事情。”老人儿子王禄明说,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但是革命先烈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根植在他的心中。“正是因为当年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林燕说道。

    王禄明说,今后如果有机会,希望村中可以建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更多人走近这些历史、了解这些历史,让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激励和影响更多的人。

    坚守红色信仰 珍惜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陈歆卓

    中共琼崖特委四届五次扩大会议旧址,不仅有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还有代代传承的革命精神。

    在和这家人的攀谈中,我们得知,当初会议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召开,是因为当时民居的女主人是一位热心的革命事业支持者。因为来自广东,她被称为“海北婆”。就是这样的一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在得知有革命战士来到村里时,不惧危险,主动打开家门,为战士提供休息的地方,并带领全家一起用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事业。

    如今,“海北婆”已经离世许久,但她的故事依然常常被人提起。人们不曾忘记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所做出的选择,更不曾忘记革命先烈们为和平事业所挥洒的热血。这些不会被遗忘的峥嵘岁月始终激励着我们,带着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将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而砥砺前行。

    英烈谱

    吴清坤(1895年—1927年5月),琼山府城镇薛村人。幼年在府城小学与琼山中学读书,1922年中学毕业后,在海口市崇本小学任教,思想进步,后往大陆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被全国总工会派回琼崖开展工人运动,以工运特派员身份组建起海口市工会。他和林平等人不辞辛苦,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人、雇员当中,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鼓动工人树立信心,发动工人起来为自己的权益斗争,在海口组建起旅店工会、店员工会、码头工会、机器工人工会等基层工会。到1926年底,已建立包括海口市总工会、琼山县总工会在内的工会组织27个,会员达7000余人,开创了琼崖工人运动的新纪元。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中,吴清坤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5月间,被秘密杀害于五公祠对面的米铺村东面的东校场,时年32岁。

    (陈歆卓 整理)

    70年前的今天

    128师383团加强营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在公坡乡集结,与琼崖纵队独立团会合,并被43军授予“渡海先锋营”称号。                                                       (陈歆卓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03版:要 闻
   04版:要 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05版:海口•七十年——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刊
   06版:要 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07版:卫生健康
   08版:国 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09版:国内/国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10版:文 体
   11版:广告
   12版:专 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奋力夺取双胜利
厉兵秣马铸铁军 步伐铿锵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