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讲卫生就是爱己爱人爱国
为公共场所 外语标识立规值得借鉴
治理卫生陋习让健康更有保障
尊医重卫需要“细节”推动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4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卫生陋习让健康更有保障
陋习 (漫画 资料图片)

    天气渐暖,商场、饭店相继开门营业,街头车辆行人日渐增多,社会生活秩序正逐渐恢复。但笔者注意到,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出现街头:有人边走路边吸烟,不管不顾身边的人;有人半摘口罩打喷嚏,毫无遮拦;也有人咳嗽一声,随地就是一口痰……

    对这些不文明陋习的确须警惕起来。以摘下口罩随地吐痰为例,有的人就是不自觉,“嗬——呸!”摘下口罩,一口浓痰应声而出,这样的情景不仅不文明,更增添了几分危险性。要知道,一口痰可以吐出数千万病菌,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疾病都可通过其进行传播,而在疫情当下,摘下口罩吐痰更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有媒体报道上述陋习时指出,卫生安全是人类时刻面临的生存大挑战,人类要想“好好活着”,就必须“讲科学”,必须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诚如其言,个人如果不能够“洁身自好”,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及健康,更或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感染源与危险源。比如,半摘口罩打喷嚏,或者废弃口罩随手扔,不仅有辱斯文,更令旁人反感至极。

    遏制这些不文明陋习离不开自律和他律。应该说,自律当是核心。毕竟,个人不讲究,仅靠外界来约束,一些“小聪明”难免会见缝插针。对个人而言,须有个人卫生安全及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自己打扮得再光鲜靓丽,个人骨子里的素养不与之匹配,不仅不文明,卫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文明言行离不开一颗慎独之心。

    从他律角度来看,一方面要靠法治约束。《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就具有示范意义。如,其中就规定,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等行为,最高可处500元罚款。可以说,唯有让不文明者受到应有的法纪惩治,才能倒逼其正视自身行为,并形成震慑作用。而依法治理不文明行为也有助于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进步。

    另一方面需要靠道德的规范。正所谓,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国家的脸面。而让个人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既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撑,也离不开学校及社会的引导。比如,有的地方就对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乱泼污水等行为曝光,而这也有助于打击不文明嚣张气焰。

    不必讳言,“治理卫生陋习是切断‘凶险病毒’传染源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卫生文明建设的需要。”保持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好,时刻践行文明行为也罢,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健康更有保障,确保整个社会更和善、更安全、更美丽。毕竟,不文明陋习既丑化个人及社会形象,又可能导致“凶险病毒”重来,对此绝不能大意。

    □杨玉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海口·七十周年——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刊
   05版:阳光税务·服务纳税人
   06版:要闻
   07版:时评
   08版:国内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副刊·阳光岛
   12版:文体
讲卫生就是爱己爱人爱国
为公共场所 外语标识立规值得借鉴
治理卫生陋习让健康更有保障
尊医重卫需要“细节”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