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招聘会开在家门口 千余岗位助脱贫
龙华为45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
琼山残联首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班
签约服务贫困户 送医上门“零距离”
多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打造新时代海口法治之城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9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打造新时代海口法治之城
——海口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纪实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口市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着力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新格局,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法治政府建设品牌和亮点。

    连续12年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中获得第1名,先后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等荣誉称号……2019年5月9日,司法部在海口组织召开全国调解工作现场会,向全国推广海口“人民调解”模式。2020年7月31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评选结果,海口市成功入选4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荣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

    □撰文 戴光明

    A 提升党的领导统领“高度”,凝聚法治最强动力

    法治政府建设,核心在党。海口始终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绝对领导,牢牢抓住党的领导这一法治政府建设的主心骨,以坚强的党性观念、强烈的使命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位统筹推进,层层压实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在加强党组织领导上聚焦用力。海口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市委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高位统筹协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市政府全面谋划和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主动向市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按照要求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海口出台《海口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立足全局、着眼长期具体量化46项重点任务和114项主要措施,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在强化督察考核上精准发力。海口积极发挥督察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政府部门,及时约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真正把责任压实、督察抓实。

    B 加快简政放权改革“速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海口坚持对标一流,以法治手段深入打造服务型政府,“减”审批,“加”服务,“除”壁垒,推动政府权力“瘦身”、市场“强身”,以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优化海口营商环境建设。

    做审批“减法”,给市场主体“减负”。近年来,海口着力在企业聚集区域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大力挖掘简政放权潜力、释放改革“红利”。目前,全市整体企业开办时间已缩短至2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从96项减至66项,政府投资、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用时分别压缩到72个和55个工作日,园区内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审批事项减少到2个,审批时限减至26天,“五网”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在龙华区先行先试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在全省率先打造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区,将原来分散在24个单位、205项行政许可、其他权力、行政确认事项,全部划转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建设领域、社会事务、民生事项等集中审批服务,推出“事项一次办,材料一次报,表格一张填,业务一并办,证照一起领”的“主题一件事”服务,申报材料精减80%以上。

    做服务“加法”,为政务服务“提效”。海口持续优化行政服务资源配置,竭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政务服务效能的实在提升。建立12345海口市民服务智慧联动平台,将全市83条政府部门热线全部归口“12345”,实现“一号对外”。海口12345政府服务热线位列全国城市(不含直辖市)服务质量第一名,荣获“金数奖”“先锋奖”。在重点园区深入推行“极简审批”,海口国家高新区新上线“极简审批和企业服务平台1.0”,推出10项专业证照“秒批秒办”事项,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做壁垒“除法”,促营商环境“升级”。市政府主动对标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海口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开展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清理出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3件。在全省率先建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探索设立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引入普华永道对全市营商环境开展第三方评估,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营商环境工作绩效评估内部排名,用刚性约束倒逼营商环境提升。近年来,海口市先后获得《海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2018年度评价报告》第一名,《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基础设施改善项第二名。

    C 提高重点领域立法“精度”,打造精品良善之法

    高质量的政府立法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海口科学谋划政府立法项目,积极拓宽立法渠道,创新优化立法机制,注重发挥政府立法对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突出海口特色,立有用之法。近年来,市政府注重对接民生、突出海口特色、体现海口需求、服务海口发展,谋划安排一批适应生态建设、城市更新、招商引资等重大发展需求的立法项目,力争使每一部政府立法都成为精品,确保立法成果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推动出台全国第一部湾长制地方立法《海口市湾长制规定》,五年来还先后推动出台《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14件和《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设立和运行规定》等政府规章11件,切实以良法保善治、促发展。

    坚持开门立法,立精品之法。海口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让政府立法更接地气、更加精准,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在全省率先建立立法基层联系点制度,出台《海口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管理办法》,在镇街、律所、高校等单位建立11个基层联系点,让立法直达基层、直通群众、更接地气。同时,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D 加大公正文明执法“力度”,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行政执法的成效是检验法治政府建设成色的重要指标。海口持续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提高执法效能,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期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抓住公正文明执法这一重点不走样。海口印发《海口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重点执法部门制定细化实施措施,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配备执法记录仪和相关音像记录等设备,对现场检查、行政强制等环节实时记录,做到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全程留痕、可回溯管理。初步建成了“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的执法权力运行体系,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E 发掘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谱写社会治理新篇章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海口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领域来抓,构建“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全民普法、精准普法,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护航社会治理。海口出台《海口市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10项制度,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497名,实现区、镇(街道)、村(居)、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强化“互联网+人民调解”新思维,创建“三室联调”(调解室、警务室、法律顾问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引领社会治理。海口深入普法宣传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宪法学习宣传、禁毒预防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280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320余万份,有力开创法治文化新阵地,在群众中掀起普法热潮,在全市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社会环境,推动法治之根扎牢基层,法治之花开遍椰城,法治之果惠及群众。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要闻
   05版:时评
   06版:民生
   07版:国内
   08版: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
   09版:国内
   10版:国内/国际
   11版:文体
   12版:教育周刊
招聘会开在家门口 千余岗位助脱贫
龙华为45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
琼山残联首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班
签约服务贫困户 送医上门“零距离”
多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打造新时代海口法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