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海口市电视夜校转型发展工作研讨会征文活动启动
“智志双扶”强化保障 助残脱贫共奔小康
物业不得随意赶租客
用心用情解民忧 产业兴村促蝶变
我省召开水运口岸秋冬疫情防控布置会
脚踏泥土躬身向前 脱贫路上心手相牵
海口开展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系统使用培训
游客在室内旅游场所 室外聚集时应戴口罩
国家宪法日:海口花样宣传 掀起学法热潮
我省举办宪法知识竞答网络直播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12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用情解民忧 产业兴村促蝶变
——记美兰区灵山镇大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庄雯文
12月4日下午,在灵山镇大林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庄雯文在和工作队成员就相关工作进行交流、讨论。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来到村里,就是‘村里人’,要和老乡打成一片。”12月4日,美兰区灵山镇大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80后”干部庄雯文,跟记者说起了大林村的情况:“驻村一年多来,我走遍了大林村委会管辖的19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和村民广交朋友,问民需、知民情、解民忧,收集村庄发展‘痛点’,和大家一起凝心聚力推动乡村蝶变。”

    □本报记者 曹马志 特约记者 梁崇平

    兜底保障解民忧

    大林村全村1012户、3176人,土地面积大约7500亩,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大林村委会有低保户20户46人,特困户7户7人,他们的收入和境况是整个村子的“痛点”。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大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合村党支部,建立“一户一档”,因户施策,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联合多家银行和爱心市民,不定期上门慰问,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庄雯文说。

    饮水难,曾经是困扰大林村村民的“头等大事”。大林墟的老水塔年久失修,供水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村民纷纷向工作队反映这件“闹心”的事。庄雯文在深入走访的基础上,争取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和江东新区动迁指挥部的支持,共筹集60万元,拆除危旧水塔,新建成100吨容量的水塔,彻底解决了2100多名村民的日常用水问题,收获村民的频频点赞。

    找对特色兴产业

    大林村委会尚德村和大林市,有一块近百亩的撂荒地,限于灌溉条件差等因素,闲置多年难以耕种。庄雯文在“田野调查”中获悉后,积极争取区里支持,先后投入7万元,改造提升原有田洋,改良土壤、完善灌溉设施,昔日撂荒地变成良田。

    12月4日,在尚德村50余亩田洋,大林村民已经播种下瓜菜、三角宁地瓜等农作物,期待来年的丰收。“以前,这两个村的田洋一下雨就容易被淹,经过改造后,现在可以供50多户村民耕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开辟增收新路子。”说起庄雯文和工作队,大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正英连连竖起大拇指。

    “大林村委会所属的道郡村是传统村落,该村著名的文物遗址——清朝吴元猷将军故居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庄雯文介绍,近两年来,美兰区政府持续推进道郡村美丽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项目建设,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眼下,他正加紧和相关部门的对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保护利用模式,力争打造江东新区乡村振兴新标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
   06版:国内
   07版:国际
   08版:文体
海口市电视夜校转型发展工作研讨会征文活动启动
“智志双扶”强化保障 助残脱贫共奔小康
物业不得随意赶租客
用心用情解民忧 产业兴村促蝶变
我省召开水运口岸秋冬疫情防控布置会
脚踏泥土躬身向前 脱贫路上心手相牵
海口开展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系统使用培训
游客在室内旅游场所 室外聚集时应戴口罩
国家宪法日:海口花样宣传 掀起学法热潮
我省举办宪法知识竞答网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