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奋进自贸港 省会新担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2021海口两会

03版
2021海口两会
 
标题导航
擦亮全面小康底色 奏响民生福祉强音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增强百姓获得感
擦亮全面小康底色 奏响民生福祉强音
▲在琼山区旧州镇举行的海口“就业扶贫行动日”专场招聘会上,应聘人员在现场同招聘单位工作人员交流。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在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市民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魅力。 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众多市民游客踏青游玩。 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①在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澳洲淡水龙虾基地,村民收获肥硕的龙虾,喜笑颜开。 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②在琼山区云龙镇儒林村海口儒林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辣椒基地,扶贫干部杨伟和农户交流辣椒作物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③琼山福稻溯源专场直播现场。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④“关爱贫困儿童、助学奉献爱心”美兰区教育系统“六一”志愿服务活动在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爱心人士代表为贫困家庭子女送上爱心礼物。 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乡村振兴工作队覆盖全市所有镇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65岁,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国家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十三五”期间,尤其是2020年来,海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取得了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本报记者 陈歆卓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家最多的时候养了110多只羊、10头牛,每头牛可以卖5000元左右,每只羊可以卖2000元左右。我还入股了石斛公司和兰花基地,每年都能拿到分红。”2月2日,龙华区新坡镇塘柳村脱贫户吴多光告诉记者,政府还为他儿子安排了在村里当环卫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吴多光一家人走出贫困、走上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路,是海口长期全面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认真分析制约贫困村发展及贫困户家庭的致贫原因,精准制定“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逐项落实“三保障”、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如今,全市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4342户193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海口市脱贫攻坚工作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夺取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和年度脱贫攻坚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落实防返贫致贫工作,海口引入“红黄绿”三色灯管理,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制度机制,对全市农村农业常住人口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施治;开展多轮排查工作,通过及时地帮扶,已有边缘户25户77人、脱贫监测户3户7人解除风险预警;落实防贫综合保险政策,2020年由财政全额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边缘户19487人购买防贫综合保险,在防贫工作中增设了一道保障线。

    海口在落实消费扶贫、交通扶贫、旅游文化扶贫等方面,同样亮点纷呈:开展“爱心扶贫大集市”等各项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消费扶贫集市216场,销售总金额886.80万元;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自然村通硬化工程926.66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累计建成54个美丽乡村、10家椰级乡村旅游点。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海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持续推进“两校一园”建设,公办园学位、普惠园学位占比分别从14.6%和47%提升到56.2%和86.73%,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双达标;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65岁。

    数据与感受相互佐证,一个个数字的背后见证着海口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不断提升。“我和丈夫2016年来到海口定居,几年来,明显感到生活越来越方便。”市民梁佳来自山东,如今已经是一名“新海南人”。“孩子上学有近在家门口的公办幼儿园,大人看病可以用手机网上挂号……这些曾经令我们烦恼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生活幸福感的来源。”梁佳欣慰地说。

    近年来,海口不断加快推进“一小时医疗服务圈”建设,所有街道、乡镇、行政村已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行政区域全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3家);按照“一村一室”原则,已建成村卫生室235家,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覆盖率达100%,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就业是民生之本、致富之源。“十三五”以来,海口人才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3月至4月,为在疫情期间稳住就业“底盘”,海口开展了“齐心抗疫情 圆梦自贸港”高校毕业生“云聘会”,吸引超500家企业参会“云招聘”。同年6月起,为满足企业复工复产的用工需求和待业人群的求职意愿,市人力资源市场恢复现场招聘会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以每周2~3场的频率开展公益性招聘会。

    值得一提的是,海口还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工作。2020年1至11月,审批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510万元,扶持35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158人就业。

    文化事业建设成效显著

    来自江苏的军嫂孔凡琼,1996年随军到海口。2020年6月,孔凡琼参加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招聘考试,并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及体检。“看到可报考事业单位的岗位,想着不能错过政府创造的机会便报名了。”孔凡琼告诉记者,“能拥有稳定的工作,丈夫也更放心了。感谢政府对随军家属的照顾,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孔凡琼称心就业是海口开展双拥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口围绕实现强军梦的宏伟目标,以新的标准、新的干劲扎实开展双拥工作,积极探索、发展拥军新模式,构建着新时代军民鱼水情,书写着新时代双拥新篇章。在2020年10月20日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海口再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顺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目标。

    “十三五”期间,海口文化事业建设多点开花,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文明大行动全面推进,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法治建设成效明显,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考核中实现“十二连冠”,中央依法治国委授予海口全国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数说成就】

    脱贫攻坚

    全市22个贫困村达标出列,4342户1.9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和年度考核第一名。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

    民生福祉

    “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持续推进“两校一园”建设,公办园学位、普惠园学位占比分别从14.6%和47%提升到56.2%和86.73%,学前教育“两个比例”达标。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65岁。

    文化事业

    法治建设成效明显,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考核中实现“十二连冠”,中央依法治国委授予海口全国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国家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本报记者 陈歆卓 整理)

心声寄语

    兴产业脱贫 带他人致富

    □本报记者 陈歆卓 

    “以前,因为缺乏资金、技术,我们只能靠种植少量蔬菜维持生计。家里还有孩子要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窘迫。”2月2日,秀英区西秀镇丰盈村委会文章村脱贫户钟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他扩大了蔬菜耕种范围,还获得了微耕机、化肥等物资帮扶,现在种植田地达到5亩,一家人早已脱贫。

    不仅如此,钟少明本人还是村里公认的小葱种植能手,如今家庭年收入达到9万多元,成为村中脱贫致富的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省级脱贫光荣户”。这一切,得益于政府“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措施,也得益于钟少明本人的勤奋好学。“镇里经常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我几乎每次都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也会教授很多知识,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钟少明说。

    据了解,丰盈村正计划成立合作社,打造“丰盈小葱”品牌,邀请钟少明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大家,带领村民共奔富裕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2021海口两会
   03版:2021海口两会
   04版:奋进自贸港 省会新担当
   05版:奋进自贸港 省会新担当
   06版:奋进自贸港 省会新担当
   07版:自贸港·关注
   08版:要闻
   09版:专题
   10版:国内
   11版: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
擦亮全面小康底色 奏响民生福祉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