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玉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铜州生嬗变 秀色入画来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州生嬗变 秀色入画来
——北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纪实

    □玉林日报记者 马 瑜 通讯员 李宏伟

    仲春时节,阳光和煦,万物勃发。记者走进北流市河村,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田野村道、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茶花、三角梅随风摇曳……仿佛走进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

    北流大地,秀美如斯!

    这只是北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近年来,北流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列入全市中心工作。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到北流调研,肯定了北流市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2020年8月,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玉林召开,北流市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北流市河村、新圩村、木棉村作为现场参观点;2020年,北流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同年,北流市成为广西首个财政收入超30亿元的县(市),连续五年位列广西第一。

    环境秀美 让乡村面貌蝶变

    绿野平畴、翠竹欲滴。用古朴砖瓦打造的庭院,随意点缀着老石槽。石槽中花草摇曳,在怀旧的境意间透出勃勃生机——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既有“颜值”,又存乡愁。这是北流市河村的迷人景色。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北流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为工作重点,使乡村面貌显著提升。

    北流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市普遍建立起 “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机制,建成并投入使用12个镇级垃圾处理中心、20个村级垃圾处理中心和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保洁全覆盖。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目标。

    打造乡村振兴北流样板,生态宜居是底色。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派出10多个设计团队,对北流市22个镇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全覆盖指导,推进打造设施完善型村庄50个、精品示范型村庄10个,2020年底已实现基本整治型村庄全覆盖。同时,将对广昆高速、浦清高速、新北宝路沿线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目前已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初步制订了改造方案。

    如今,北流市的乡村面貌发生美丽嬗变,新圩镇河村、新圩村,西埌镇木棉村获得自治区乡村振兴农村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村,新圩镇河村还获得了“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殊荣。这里已经成为城里人感受乡愁的美丽家园。

    生活甜美 让农民更有劲头

    2019年3月,位于六靖镇的北流市博高科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园暨食药两用黄栀子产业基地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2333公顷,建设期限为5年。

    “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重点是基地化种植黄栀子和澳洲坚果2133公顷,推进农业、林业、旅游、教育、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拉动相关就业岗位1500多个,引领广大村民脱贫、发家致富。” 广西博高科集团董事长刘青介绍。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近年来,北流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补齐乡村振兴发展短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正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2019年,北流市各村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自愿将本村的扶持资金投入北流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进行运营,从2019年至2024年,连续5年按8%收益进行保底分红,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项目的实施,突破了单个村“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不但降低了资金风险,而且确保了集体资金保值增值。

    针对农村集体资源,遵循农村合作组织、村集体及村民意愿,引导村集体耕地、林地等资源转化为资产(资本),以村集体合作社等形式为单位,通过协商、评估议价等方式确认股权,让农民作为股东获得收益分红,增加农民收入。

    邻里和美 开启乡村振兴新时代

    美丽乡村,美在村景,更美在心上。

    在西埌镇木棉村的木棉书屋里,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农闲时节、节日期间,村民和孩子便会聚到书屋来看书。新时代的木棉书屋,正孕育着一股文化动力和美德追求,以文化传承平台为依托,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新乡贤、新乡风,促进文化兴盛,助力乡村振兴。

    北流市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22个镇文广站都实行免费开放,并且保证每天对群众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8小时;全市278个行政村已实现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全覆盖。

    “老百姓的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起来。” 北流市新圩镇河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平说,我们经常发动群众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近年来,北流持续开展“千镇万村”文明创建行动,以评促创,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村2个,自治区文明村镇22个,玉林市文明村镇63个。同时积极开展卫生村镇创建行动,去年整治农贸市场70个,整治城中村10多个,共开展宣传活动1500余次,接受宣教人数92万多人次,悬挂宣传条幅、举办知识讲座、悬挂灯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宣传动员,目前成功创建了自治区卫生镇7个、卫生村16个。

    充分利用新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一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贤的榜样引领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截至目前,北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900多场次,惠及群众9万多人次,影响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弘扬时代新风的行列。

    记忆中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正在北流人民的巧手中,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要闻
   05版:民生
   06版:国内
   07版:国内
   08版:海南金融
   09版:国内/国际
   10版:文体
   11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玉林
   12版:教育周刊
铜州生嬗变 秀色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