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副刊·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乘风破浪自贸港
 
标题导航
雪峰山下故乡红
春天的湖泊(儿童诗5首)
鹿回头
荔枝香自火山间
小龙虾
童年
金黄的麦粒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5月3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黄的麦粒
□ 施崇伟

    接连几天里,被父亲押着下地,整得我这细皮嫩肉像散架子似的。狼吞虎咽几海碗干白饭之后,身子一挨到床边,我就像幼年投入母亲怀抱,立即感觉到有邻村翠花走入梦境的恍惚。

    耳朵机灵着呢——一声悠长的口哨越墙而入。我扑棱一下,从床上翻身而起。蹑手蹑脚躲过父母的鼾声,钻进厨房,熟练地摸到暗藏的几条黄瓜、半包煮熟的胡豆。

    口哨是木根吹响的,是村里几个十几岁大小伙子集合的号令。

    盛大的晚宴已在村头幺店子的石滩上摆开,有烤洋芋、豆腐干,黄三竟然还把白天摸的鱼给烤好了,酒是由在乡酒厂担糟子的木根提供的。头上的月光是免费的照明,夏风里的麦熟、秧苗的气味都能佐餐,几杯酒下肚,几番牛皮一吹,先前松散的骨架便活泛起来。

    酒壶见底了,木根抢先下手抓去了最后一粒胡豆。该是夜宴结束的时候了,大伙却还意犹未尽。木根打不直的舌头嚷嚷着:“走,走,到,到,到大老山,逛,逛一圈。”

    大老山是邻村。大老山有啥子玩的?大家都心照不宣,逛大老山,逛的是翠花。

    翠花和我们差不多年龄。人俏,命苦。七八岁就成了没妈的娃,十七八岁却开成一朵令几个村男青年都垂涎的花。

    有酒壮胆,谁也不怵。关键是,谁也不想输下这场明争暗斗。

    月亮悄悄收工了,留下星光黯淡,连一朵云都看不到。我们这群疯小子,借着酒劲,壮着胆子,在夜色中摸索前行。

    走到半道,我前面的黑影一个趔趄,身体摇摆几下,终于没有站稳,脚一滑,跌到了崖下。

    寂静的夜,随即响起一声惊叫,随后是一群疯孩子的哄笑,盖过了崖下木根的哀嚎。

    还没来得及把木根从崖下拖上来,夜空似被一阵声音点亮。从身后的山岗来,从崖下的深谷来,从前面大老山方向来……

    我惊奇道:“今晚的蛙声,怎会这么嘹亮?”

    黄三说:“显然不是蛙鸣,嗯,是鸟叫!”

    从崖下拖上来的木根耳尖:“不是蛙声,是伯劳鸟在叫!”

    伯劳叫,芒种到。在县城上过高中的大春最有学问,他讲起了书上的道理。芒,指有芒的谷物,如晚稻、黍、稷等;芒也指忙,即从芒种开始要忙着种有芒的农作物,所以叫芒种。我国古人将芒种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听老人讲,芒种是个节气。他们曾念叨:“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打快收快入仓。夏播作物抓紧种,田间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节到,暴雨冰雹要预防。”这个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木根的酒醉,被痛代替,便成了最明事理的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早点回家吧,明天的活多着呢。”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来了,我们不得不收敛了邀约进城、乡间撒野的闲暇。翠花的事,也先放一放吧。

    第二天,晨曦下,翠花家的麦田,晃动着几个年轻身影。没有人吹口哨,但都来了,包括一瘸一拐的木根,包括我。

    抱着一捆麦子的翠花,咯咯咯的笑声,像金黄的麦粒。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乘风破浪自贸港
   04版:要 闻
   05版:民 生
   06版:专 题
   07版:国 内
   08版:国 内
   09版:国内/国际
   10版:副刊·阳光岛
   11版:文 体
   12版:专 题
雪峰山下故乡红
春天的湖泊(儿童诗5首)
鹿回头
荔枝香自火山间
小龙虾
童年
金黄的麦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