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莫拿生命为酒驾买单
“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 点燃希望之灯需心正身正
“礼让斑马线”入驾考 是“以考促学”普法
需警惕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振兴聚人才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8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 点燃希望之灯需心正身正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向北京市政府建议“禁止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家长相关信息”。北京市教委回复称:经核实,非常感谢您的建议,一是市教委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职务信息的收集,二是该信息只用于学籍管理,严格保密,不对普通教师公布。

    (8月29日《工人日报》)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之灯”。“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的初衷,在于打破一些家长的公平焦虑,点燃和拨亮他们的“希望之灯”——他们害怕不公平的区别对待,他们害怕教育变得势利;那些拥有更多财富积累、社会资本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了老师们的另眼相看,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除了防范老师偏心和势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防范老师们将家长们当成可以利用的人脉和资源。不论是公家的事情还是私人事务,都想方设法地寻求家长们的帮助;这样的“借力打力”“无中生有”,显然背离了职业伦理和师德规范。

    “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虽然有着良善的初衷,但在实践中却很容易被打破。哪怕学校真正做到了“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部分家长也会主动自报家门。老师们如果有意无意地问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打探到家长职务信息。更进一步说,家长职务信息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资源,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利用它。

    了解家长职务信息,有助于了解孩子的生存生态、成长环境,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面对家长职务信息,如果教师们都能秉持一颗公心,从潜心教书、全心育人的角度去促进差异化、个性化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自然善莫大焉;如果少数老师将家长职务信息当成“富矿”进行疯狂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破坏教育公平,也会损伤教师的职业声誉和社会形象,还会败坏社会风气。

    “心正”方能行稳致远,身正方可为师。学生作为一种“结构洞”,让原本缺乏交集的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了社会联结;老师和家长的接触与交往,也应该是简单而纯粹的“一心为了孩子”。审慎、规范乃至禁止收集家长职务信息,本质上都是为了守卫教育公平,避免少数“心不正”的老师言行失范,从而影响教育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

    □杨朝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要闻
   05版:民生
   06版:奋进 启航 海口市住建局
   07版:时评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副刊·阳光岛
   11版:文体
   12版:公益
莫拿生命为酒驾买单
“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 点燃希望之灯需心正身正
“礼让斑马线”入驾考 是“以考促学”普法
需警惕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振兴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