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 闻·关注第37个教师节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关注第37个教师节

03版
要 闻·关注第37个教师节
 
标题导航
传授知识塑灵魂 当好学生引路人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授知识塑灵魂 当好学生引路人

    心里有爱,眼里有光,黑板上明理,讲台前担当。他们传播知识,塑造灵魂,是深耕教育一线的“最美”教育人。日前,海口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明办开展了“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展示了海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

    为发掘宣传基层优秀教师典型,展示广大教师时代风采,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本报持续推出“最美”典型,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

    手捧一颗真心 支撑一片蓝天

    海口实验中学 周荣贵

    三尺讲台,一腔热血。海口实验中学教研组组长周荣贵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献给自己热爱的学生。

    近七年,周荣贵连续担任班主任。爱,成为连接她和学生心灵最重要的纽带。她经常细心观察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增添了班级的活力。“清代思想家魏源所言:‘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班主任工作,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周荣贵说道。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点点滴滴影响学生。作为语文老师,她潜心钻研教学,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所带班级在历年高考中多次取得可喜成绩。

    以爱为教育的底色,真诚待人,周荣贵细心呵护学生成长,用真诚无私的爱,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王灵灵)

    热爱学生授业有方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林诗敏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是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教师林诗敏的教育信条。2012年,林诗敏踏入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校门,从此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

    九年来,林诗敏担任过年级长、语文教研组长,并且持续担任班主任至今。作为教师,林诗敏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班级管理、语文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方面,也始终有爱心、有耐心。

    她每天放学后必须确定每个学生安全到家,自己才能放下心来。每个学期会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并带头遵守,通过日常谈心交流、班队会课等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班里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成绩优良。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在各项活动评比中表现突出。任教过的班级几乎能做到在学校每月的评比中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林诗敏还经常在班里举行“阅读分享会”、“经典读书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以多种形式锻炼学生,指导学生从组织筹备、活动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力。

    “我会一直陪伴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做学生心中真正的良师益友。”林诗敏说道。           (王灵灵)

    在平凡的岗位上 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 马微微

    “我们是孩子的今天,承担着孩子的明天,最终会成为孩子的昨天。”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教师马微微感言。马微微自2019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工作,她始终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尊重和爱护学生。

    马微微所带的班上,“民主”是最大的特点。她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班训,再宣誓去遵守它。这个大胆的想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参与意识增强,有效地实现了自我管理。

    马微微担任班主任期间,尤其注重倾听。“有时候我们觉得不起眼的事情,在孩子心里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马微微说,寄宿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马微微还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她指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获得了第二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主题征文活动写作指导一等奖。

    回顾从教经历,马微微坦言,有艰辛坎坷,也有幸福慰藉,这一路探索着实践着,每一步都留下了自己踏实的脚印,任岁月流转青丝染白发。“希望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培养学生的幸福感,续写不平凡的故事。”马微微说。   (肖卫香)

    延续爱的希望 传递心的祝福

    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 葛海燕

    在认识葛海燕的人眼中,她是一位专业能力极强的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赛事奖项,多次被聘为专家,承担专题讲座、教学导视等工作……在荣誉的背后,有着她每一天的坚持与努力。

    葛海燕认为,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能抵达理想彼岸。葛海燕大专毕业后,通过自学,获得了教育管理和心理学双本科学位。从事教育事业至今,她一直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任教。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再次驱使她不断学习。

    “你进入这个团队,大家都在进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能懈怠,我觉得有外力的作用,也有我对自身的要求。”葛海燕表示,她属于勤能补拙型的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学校也给予了葛海燕很多展示平台,赴澳门支教、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教导处副主任、研训处主任……每一个平台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

    “我很感激学校对我的培养,也会将这份爱延续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在各类平台中展示、成长。”葛海燕说道,因为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她会经常与年轻教师交流,互相学习。在葛海燕的心里,研训处主任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能影响更多的人,即便辛苦,我仍会不断学习。”葛海燕说道。        (王灵灵)

    坚守乡村十五载 回馈桑梓守初心

    海口市桂林洋中学 曾令秀

    今年是海口市桂林洋中学德育处主任曾令秀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第15个年头。15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他用自己的行动,指导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诠释了一位乡村教师的最美初心。

    曾令秀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毕业后他并没有从事教师工作。后来发现自己更喜欢当老师,于是在得知家乡学校招聘教师的信息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转行做了化学老师。回想起当初义无反顾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曾令秀表示,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他任教老师的影响。

    在课上,曾令秀经常结合身边的事例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即便条件简陋,曾令秀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接触化学实验,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乡村老师,痛并快乐着。”曾令秀表示,有时遇上不听话的学生让他很头痛,但每次毕业典礼上听到学生的感激话语,也让他备受感动,十分幸福。

    曾令秀大多都是接手成绩不好的班级,遇上不听话的学生是常有的事,但他没有气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倾听学生的心声,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凝聚整个班级。他所教的班级在美兰区乡镇学校中屡次获得优异的成绩。                               (王灵灵)

    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爱心感染学生

    海口市琼山区谭文中学 莫王丹

    莫王丹是海口市琼山区谭文中学生物老师,扎根乡村教育12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其秉承让微笑进课堂,用爱心感染学生的教育原则,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常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莫王丹认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优秀的教学设计,缺少融合剂就不能发亮发光,这奇妙的融合剂就是老师的微笑。”莫王丹介绍,她每节课都是微笑着走进课堂,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不仅能使学生放松神经、放松心情,还能让学生思维更活跃。“学生喜欢了,积极性就高了,好的学习效果就出来了”。

    此外,莫王丹在教学中还注重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会照顾个别差异,使好学生能“吃得够”“吃得饱”,又使基础薄弱学生能“拿得起”,莫王丹坚持“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的原则,关爱每一名学生,使每一名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刘骄骄)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关注第37个教师节
   03版:要 闻·关注第37个教师节
   04版:要闻
   05版:国内
   06版:国内
   07版:国际
   08版:体育
传授知识塑灵魂 当好学生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