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自贸港·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海口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9月22日,在美兰区江东田园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9月2日,在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荷塘里,农户忙着采摘莲蓬。 本报记者 王程龙 摄
▲琼山区云龙镇云裕村委会村民在田间采摘茄子。(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史瑞丽 通讯员 龙泉 摄
◀9月10日,秀英区永兴镇建中村委会昌儒村,“田教授”吴清诚在收鸡蛋。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7月19日,美兰区江东田园项目的金黄色稻田里,大型收割机将收割的稻谷传送到大货车里。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8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9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海南坚决兑现脱贫攻坚庄严承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协奏曲”在奏响,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在召唤。

    海口全市从上到下,从乡镇到农村,从干部到农户,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共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

    □本报记者 赵汶

    如期交出优异答卷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十三五”以来,海口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全面胜利——全市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4342户19303人全部脱贫零返贫;“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全面落实……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一路走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10月13日,秀英区石山镇安仁村委会脱贫户吴祖理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十分满意。

    吴祖理家中有4口人,因缺土地、缺资金,2013年被纳入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帮扶下,他积极发展产业,种植了10余亩火山荔枝、玉米等农作物,还趁着农闲外出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2020年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相比2013年的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增长了近7倍。顺利脱贫后,他的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海口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海口市狠抓“三落实”,做到“三精准”。通过强抓队伍,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精准制定“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逐项落实“三保障”、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深入开展。

    扭住“产业”“就业”两大关键,海口市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和农村低保对象“自强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扶贫产业组织化等产业、就业政策,全力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一座座老屋变新房,一条条公路畅通到边远乡村,一个个美丽乡村点缀在椰城大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海口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自贸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10月15日上午,在龙华区龙泉镇元平村,脱贫户王鸿庚一边忙着照护家中养殖的生猪,一边对记者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2016年,王鸿庚的妻子患上胸椎管肿瘤,一家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发展起生猪养殖产业,并于次年底顺利脱贫,2020年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72730元。

    海口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海口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成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专班,建立了22个乡村振兴大队和248个乡村振兴中队,实现全市248个村委会的乡村振兴队伍和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全市选派各级帮扶联系人1283名,全覆盖结对帮扶4333户脱贫户和113户监测对象。

    在政策落实方面,海口继续执行分类落实义务教育“四免四补”政策,医疗保障过渡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防线’”。同时,继续做好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工作,做好兜底帮扶。

    产业帮扶方面,今年投入产业帮扶资金6062.34万元,发展特色产业类项目132个。就业帮扶方面,截至今年9月,根据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统计,全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共8852人,是2020年的102.68%。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共同富裕路上当示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10月14日下午,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脱贫户、“田教授”王茀安在巡查村里的庄稼长势,马上到了种植冬季瓜菜的季节,他忙着督促村民收割水稻、种植适合冬季生长的瓜菜。

    王茀安依托柑橘和槟榔、瓜菜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他说,“我们脱贫后,也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为乡村振兴添上一把‘火’,照亮共同富裕之路。”

    要为乡村振兴添把“火”,首先得把“灶台”垒起来。

    海口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印发的《海口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提出了有效衔接过渡期的54项目标任务。

    根据《方案》,海口市从2021年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有效衔接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及配套规划。

    全力绘好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勇当示范——秀英区石山镇美玉村建立“九棵树无核荔枝基地”,发展起无核荔枝产业;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荷花经济”;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委会荫生村建立了荫生村油茶优良品种栽植基地,发展山柚系列产业;美兰区的咸来村富贵竹、永群村蜜枣等“一村一品”产业遍地开花……

    锚定新目标,启航新征程。海口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为实现乡村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勇前行。

    “有效衔接”总体要求

    2021年,做好过渡期有效衔接

    全面优化各项帮扶政策,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到2025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农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乡风文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持续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农民收入明显增长。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今年巩固脱贫成果

    截至9月底,海口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动态调整为4333户19281人,累计识别监测对象共113户422人。

    目前,海口已完成2021年春季学期从学前到中职阶段的特惠性资助资金发放,共发放6303人778.115万元(含2020年秋季提前发放金额)。

    在新增住房安全保障任务方面,2021年省下达的2020年下半年新增13户改造任务按时间节点已全部竣工、入住,完成率100%。

    海口主要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供水方式,集中式供水工程共有1436处,实现脱贫户及一般农户饮水工程水质检测全覆盖。

    扩大增种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南药等面积共1148亩,扩养畜禽21655头/只、种蜂105箱。

    截至8月底,全市共举办线下消费扶贫集市80场,销售扶贫产品金额264.65万元。

    本报记者 赵汶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要闻
   05版:民生
   06版:时评
   07版:国内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副刊·阳光岛
   11版:文体
   12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