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副刊·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黄门村里的黄桷树
旧桥的故事
思念成河(外二首)
理发
微醺
蟋蟀秋梦
昌道村的水井·水池·水塔
秋天正在卸妆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道村的水井·水池·水塔

    □ 陈恩睿    

    一个假日的上午,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怀着喜悦的心情,驱车去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玉凤水库采风。

    进入石山镇辖区,从施茶村沿着石山旅游公路,来到昌道村西边的昌道岭脚下一处,看见“百年古井”标识牌及水池、小水塔、大水塔,按东西方向并排在一条直线上。在大片绿色的衬托下,展现出一道乡村独特、清新的风景线。

    昌道村位于石山镇墟的南边,具有500余年的历史。村主任王汉国介绍说,昌道古井约有300年的历史,村里曾有百岁老人说,小时候就已看见这口水井在昌道岭脚下低洼的地方了。最开始,水井只是水坑而已,直径约2米,深约10米。村民来取水、挑水,都要行走到狭小、不平的“7”字形水井阶梯。可以想象,当时村民用水是何等的不容易,多么的艰难。

    水井分别于1969年、1979年加深加宽。1979年的施工后,井深约35米,直径约6米,井口全部使用石条封盖,从中钻出4个孔洞,方便村民取水。此外,也强化了水井卫生和安全设施。

    1979年,水井在加深加宽后,在其东北边,村民们又兴建了一个圆形水池,没有封盖,露天开放。水池高约2米,直径约4米。水池上安装了2个水龙头,专供村民取水、挑水。水池里的水,是通过专门小型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来完成。有时候,一天要抽水几次。水池建成使用,彻底解决了村民多年来走“7”型阶梯取水、挑水之苦之累。

    1985年,昌道村安装了电路,使用了交流电,在水池东面几米处,兴建起一座小型水塔。小水塔高约10米,直径约2米,容量10吨。在水塔下边安装了2个固定水龙头,便于村民取水、挑水。小水塔的水压大,村民取水的速度也快了。此外,小水塔是密封的,蚊、虫、雨水等无法进入其中,比水池里的水卫生多了。

    2008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政府的支持下,昌道村又在小水塔的东面几米处打了一口深度机井,兴建起一座新型水塔。水塔由6根水泥柱牢固地、稳稳地支撑着。大水塔高约17米,顶端的圆形体大水池容量达100吨。与此同时,水管安装到村里,自来水管铺设到了各家各户。

    如今,昌道村的水井已成为一口古井,但水井、水池、水塔仍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村民的生产、生活补充着用水。

    水井、水池、水塔的替代变化,也标志着昌道村的全面提升。村里的南药产业、民宿业、美食服务业、特色水果种植业等发展起来了,外地老板到村里来发展产业了,外出的村民也返乡创业发展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定计划于上午9点半到达玉凤水库采风的,不曾想被昌道村的水井、水池、水塔所吸引,驻足了约两个小时。如今,昌道村加大了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力度,这水井、水池、水塔便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要闻
   05版:民生
   06版:时评
   07版:国内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副刊·阳光岛
   11版:文体
   12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黄门村里的黄桷树
旧桥的故事
思念成河(外二首)
理发
微醺
蟋蟀秋梦
昌道村的水井·水池·水塔
秋天正在卸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