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自贸港·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 筑牢营商环境“防护堤”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海口专利授权同比增长55.5%,PCT国际专利申请占全省96.2%——
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 筑牢营商环境“防护堤”
▲2月14日,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观察水稻愈伤组织培养生长情况。
▼2021年12月15日,海口国家高新区倍特药业生产线上正在生产细辛脑注射液。
▲2月14日,海口楠脂香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整理沉香木。
▼2021年9月26日,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进行接骨螺钉的旋入实验。苏生生物目前已拥有核心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知识产权是产权化的创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不久前,海口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获评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海口为知识产权发展建设注入动力、释放活力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海口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服务能力,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改革,加强源头保护和行业监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8929件,同比增长55.5%;PCT国际专利申请381件,占全省96.2%;全市商标申请44735件,同比增长83.4%。

    □本报记者 陈晓洁/文 康登淋/图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大侵权处罚力度

    当前,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为进一步做好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海口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开展专项行动,重点对食品饮料、文体用品、服装鞋帽、纪念品、玩具等商品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将奥林匹克标志作为商品包装或商标使用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检查商超、体育用品商店、体育运动场所等各类市场主体共120余家。

    虚假宣传、仿冒混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随着不正当竞争行为花样日益翻新,海口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大侵权处罚力度,严厉查处一批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侵权假冒违法案件。

    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保护创新、鼓励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去年来,海口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为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海口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暂行办法》《海口市知识产权侵权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等相继出台。同时,海口推进专利代理行业监管“蓝天”专项行动,精准打击违法代理行为,去年要求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近1000件。此外,海口还与广州、深圳等地共同开展跨区域知识产权交流保护合作。

    海口还积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去年9月设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通行政执法、仲裁调解、司法保护等环节,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构建。

    “调委会强化源头治理,将调解关口主动前移,我们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做好案件对接,对符合诉前调解的案件,由法院移交至调委会,调解员跟踪推动办理,当事人也可以自行申请进行调解。”海口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谭超介绍,“调委会目前有9名兼职调解员和1名信息纠纷员,均是专业知识丰富的业内专家,接下来我们会通过走访企业,主动了解是否存在维权方面的需求和困难,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整体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盘活知识产权无形资产

    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融资难、融资贵”,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海口市知识产权局急企业之所急,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在全省创新推出“海知贷”产品,为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我们通过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银行+企业+评估+担保’质押融资模式,支持小微企业盘活无形资产,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海口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知贷”将有力促进企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

    “从了解‘海知贷’到申请资金下发,仅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通过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变现,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海南华德科技有限公司是海口首个成功获批“海知贷”业务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倪先生说,公司项目当时处于成果转换阶段,资金回款较为缓慢,“海知贷”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让“知产”变“资产”,除了质押贷款,还可以进行市场交易。日前,通过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下称“海知中心”)牵线搭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8件专利和8件软件著作权许可协议,实现知识产权转化收益400万元。海知中心为此次交易提供了技术成果评估和交易鉴证服务。

    海知中心于2020年8月开业,在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上加大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交易生态体系。截至今年1月底,海知中心已完成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权属转让及许可类产品挂牌数量超过19万项,挂牌金额超过40亿元。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重点园区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前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联合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设立了江东新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为江东新区入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咨询、维权法律咨询、公益宣传和培训等相关公益性服务。

    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种子中诱导愈伤组织、挑选后培育愈伤组织……2月14日,在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观察水稻种子组织培养情况,开展新技术实验。

    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型农作物杂交育制种技术——遗传智能化育制种技术体系(GAT技术)的研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普通核不育元件、败育基因元件、筛选标记元件连锁导入隐性核不育系中,实现隐性核不育系商业化生产,提高育种效率,培育高产、优质、适合机械化的杂交农作物品种。目前,该公司围绕GAT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07项,其中有5项PTC国际发明专利,构建了遗传智能化杂交育制种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GAT技术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已和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30余家单位签订了合作。”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陈磊介绍,在商业合作方面,公司依托育制种CRO模式提供水稻育种服务,“由育种方提供育种材料,公司通过核心技术进行育制种,再交由育种方完成种子商品化,以此实现产业化运营,在新品种商品化后双方共享知识产权成果。”

    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竞争力,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筑起营商环境“防护堤”,可以让企业发展更加“如鱼得水”。

    海口楠脂香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沉香育苗、种植、精油提炼为一体的企业,公司经过多年培育,筛选出结香率高、生长周期短的优良品种,目前在三亚、临高等地拥有上千亩沉香种植基地。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我们在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的帮助下,进行市场调研,研发高附加值沉香产品。目前有牙膏、护肤品、茶叶等,并及时申请了多个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公司科研成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海口楠脂香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美蕾介绍。

    “公司已形成种植、研发、加工、推广为一体的全链条模式,并与河南、广东、福建等地达成种苗培育、种植管理、产品代理营销等合作协议,推动海南沉香产业的发展。”王美蕾说,“专利授予是对公司创新能力的肯定和激励。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目前有很多是脱贫户,随着业务扩大发展,我们计划增加人员,帮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口楠脂香业有限公司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一个缩影,海口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海口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建设,建立会展、旅游、互联网、高新技术等12个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畅通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渠道,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视觉
   05版:自贸港·关注
   06版:民生
   07版:国内
   08版: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
   09版:国际
   10版:双奥之光
   11版:文娱
   12版:公益
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 筑牢营商环境“防护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