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画布上的“自然之声”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布上的“自然之声”
39名著名艺术家66幅作品亮相椰城
▲崔开玺 《深秋》
▲赵友萍 《飞瀑》
◀李骏 《高山如云》
▲胡天笑 《牧场》
▲李天祥 《深林红叶》
▲王铁牛 《冬日的苏兹达里小镇》
▲曲直 《烟波渔舟》
▲庞均 《四海无闲田》

    青辞旧岁,溢彩迎新年。

    近日,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中国风景油画名家邀请展《象以示道》在海口市博物馆精彩开展,共展出李天祥、钱绍武、李骏、赵友萍、崔开玺、庞均、胡天笑、曲直等我国39名著名油画家的66幅风景油画作品。

    此次展览在保持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鼓励创作风格多元,提倡百花齐放。深林红叶、海边风光、乡野农舍、湖畔景色、高原山川、江南水乡、雨后黄昏……山河的壮丽、大自然的无限之美,在艺术家笔下的一幅幅作品中表现出来,让观者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本报记者 吴雨倩/文

    康登淋/图

    将内心交还给大自然

    “很高兴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如此高规格的油画展览,真的是大开眼界了。”循着人声,记者跟随市民朋友们一起走入海口市博物馆展厅,共同观赏中国风景油画名家邀请展《象以示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油画作品是艺术家们对写生艺术的理解、体会和诠释,受到了观众和业内专家的称赞。

    缘何将此次的展览命名为《象以示道》?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天笑向记者讲述,此次油画展览的主题是大自然之美的宗旨的另一个角度的体现,是“自然之声”的又一种展示和延续。他说,天地设象以示人,美术者,图画天地,品类万物。人以悟道为体,象以示道为用。体用皆不可或缺,大道无形唯有象以载之,所以命名《象以示道》。

    此次展览规格颇高,参展的油画艺术家都被业界人士所认可。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将内心交还给大自然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凝结在画面上,展现了当代油画风景画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的多元性、丰富性和自由性,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抒发爱国、爱家的人文主义情怀,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之心。

    同时,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在绘画风格上或多或少都有变化,不拘泥形式,不迎合市场,表现出了多元的态势和自由精神。

    胡天笑介绍,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成员主要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从事油画创作的老艺术家组成。包括当年中央美院的油画系主任、创作室主任、上海美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的创校院长,还有油画与雕塑界的学术泰斗、各大美院油画系和艺术系的专家以及活跃在当今油画市场的优秀画家。

    2015年,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成立后,在短短一年中,就先后两次组织画家赴俄罗斯写生,与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建立很好的文化交流机制,举办了《中俄艺术家写生联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次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是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在海南组织的首次展览,旨在与海南本土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探讨和践行中国油画的发展道路。”胡天笑说。

    参展作者囊括老中青三代

    近年来,油画风景画越来越受到艺术家和大众喜爱,随着它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引发了艺术家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与实践。

    此次油画展的作者,既有我国油画界著名的老艺术家,也有活跃在我国当代油画界的中青年翘楚。其中,著名油画家、理论家李天祥的《深林红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天祥解读他的作品时曾说,艺术既在年龄又不在年龄,最根本是生活,在真心。好的作品不在于表面,而在精神,在于从业者是否会追求这种精神,否则作品就是画片。李白诗云“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主、客观的结合,也是优秀作品之所在。

    赵友萍是中国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她提倡画家走出家门,放下相机,去大自然实地写生。赵友萍虽然已经年近九旬,但从她的画作中,仍旧看出了激情四溢的创作才华和精湛的功力。她重视天地造化的自然之美,几十年来坚持写生创作,她的油画作品在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画创作中的画理和中国泼墨技法,营造出一种如国画般风轻云淡的意境兼有着印象派微妙细腻的色彩变化。此次展出的作品《峨眉山下》《飞瀑》《十月》等,均为其力作,作品手法含蓄、简约而洒脱,显示了老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学术修养。

    胡天笑的油画作品先后在嘉德、索夫比、中都、中鼎等拍卖会被多名收藏家收藏。其中《流动着的永恒》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收藏,《崂山风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政治部收藏,作品《林海雪原》被北京军区收藏。此次展出的作品为《云容山意雪境》《牧场》《草原》等佳作,都是近年来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采风写生时创作的,呈现了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之美。

    同时,钱绍武、张文新、张重庆、庞均、张京生等艺术先辈的优秀作品一如既往地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广泛关注。此外,本次风景油画展览中一批中年油画家的作品也显示了不俗的艺术成就。曲直是一位军旅艺术家,创作以军旅人物题材为主,他的风景油画以近似中国大泼墨写意风格酣畅淋漓,挥洒自如,作品主旨是对自然心灵的升华。他告诉记者,山东的海和海南的海给予人的直观感受是非常不同的,此次展览的作品是其近期在海南澄迈写生创作的《海湾》《渔人码头》《烟波渔舟》等,色彩饱满且鲜活,画面真实而立体,渔民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在海南澄迈成立创作基地

    “海南的自然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当地的人文风俗也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创作灵感和动力,几乎每位艺术家都为海南的美景留下了数十幅优秀的写生作品。”胡天笑向记者讲述,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2021年1月在海南澄迈成立了写生创作基地,组织了50余位各大院校的优秀教师前来写生创作,包含油画、国画、水彩画等画种,画面凸显出当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浓缩了艺术家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另外,此次参与写生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城市,他们各自的社会状态及不同的审美经验将会借由海南的人文风景得到延伸。

    令人称道的是,画家们试图通过写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当代人、艺术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倡导和鼓励人类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导入艺术领域,共同创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与此同时,《海南写生基地写生展》也随之开展,集中展示了邱野、李洪涛、李达、马振江、陆爱民、李梅、汪志高等7位中国自然之声油画艺术研究院优秀艺术家在海南澄迈创作的佳作。市民赵先生在观展时表示,艺术家们通过原始、原生的自然景物去传递对自然、人文景观的讴歌,且用色大胆,强调画出心里的感觉,给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自己虽然在海南生活了数十年,对海南各市县的风景已经非常熟悉,但透过画布看海南,更觉得多了一层新发现之美。“非常高兴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能常来海南,画海南,宣传海南,令海南的美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说。

    胡天笑表示,海南的原野沃土、黎村苗寨、椰风海韵、朝霞雾色,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草垛溪流、渔舟帆影、农家茅舍,都带着浓郁的原乡情怀。这在喧嚣弥漫的都市,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在闭门造车和大棚艺术流水线制作十分普遍的今天,实景采风的艺术坚持更显得弥足珍贵。胡天笑透露,接下来将继续组织艺术家在海南多地进行采风写生创作,把海南的渔船、椰树、蓝天、海岸线、黎家苗寨等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尽情展现在画布上,挖掘海南地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记录生机勃勃的美好新海南,并将在海口博物馆举行多场不间断地相应写生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爱上海南。

    海南不少业界人士对此次的展览表示认同和赞赏,纷纷表示,海南拥有温暖的阳光、湛蓝的海水、净白的沙滩、静谧的港湾,以及黎族特色文化,这些元素将是油画名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期待各地名家们深入海南,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创作,并通过作品把海南最美的风景、最动人的故事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海南,认识海南,走进海南,推动海南的文艺繁荣发展。

    海口市博物馆馆长羊文灿呼吁,海南这块热土,融合了中国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雨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异彩纷呈。作为海南省会城市的海口,拥有独特的火山文化资源、骑楼文化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文明生态资源等,特别适合美术写生和创作,欢迎来自各地的艺术家齐聚海口,描绘海口,共同谱写美丽海口新篇章。

    据悉,此次第四届中国风景油画名家邀请展《象以示道》将持续至7月22日,欢迎广大市民朋友走进市博物馆观赏。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05版:民生
   06版:聚焦2022年美兰区“两会”
   07版:海南金融
   08版:理论
   09版:国内
   10版:国内
   11版:国内
   12版:国际
   13版:副刊
   14版:文体
   15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北海
   16版:教育周刊
画布上的“自然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