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讲述法院好故事 传播法治好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踔厉奋发想未来——省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3版
踔厉奋发向未来——省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搭建司法助残便民通道 让特殊人群共享司法温暖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琼山区法院
搭建司法助残便民通道 让特殊人群共享司法温暖
琼山区法院在琼山区残联设立涉残纠纷工作站。
琼山区法院工作人员上门给残疾人办理立案手续。
琼山区法院工作人员帮残疾人办理立案。

    聋哑女子李某前来诉讼离婚,法官全程借助手语,耐心倾听诉求,帮他解决了困扰多时的离婚纠纷;听障男子梁某索要3万元借款未果,到法院诉讼打官司,现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线上调解不到3个小时解决了困扰他一年多的难题;面对一对盲人残疾人夫妻的一桩离婚纠纷诉讼案,法官上门开庭,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让残疾人感受到司法温情……这一幕幕司法助残的暖心故事,是琼山区法院工作的日常。

    无论是在琼山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设立的无障碍通道、残障人士绿色通道,亦或是打造的司法助残工作室,构建的助残纠纷案件多元化解模式,都能显现出琼山区法院扛起海南自贸港法院的担当,在司法助残工作上加快脚步,让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得到帮助、从中获益,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法院人文关怀的新高地。琼山区法院一站式无障碍诉讼助残工作让司法为民的触角伸得更广、更深,将一缕缕公平、正义、关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潘春培

    A

    优化设施  “一站式”关爱残疾人特殊群体

    走进琼山区法院,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中心,细节处处彰显司法人文关怀。诉讼服务大厅专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残障人士绿色通道、诉讼辅导室、心理辅导室等无障碍区域,还配备了拐杖、放大镜、轮椅等助残设备。诉讼服务中心还设置残障人士引导人员,残障人士在引导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使用自助查询机、自助复印机、智能机器人等自助设备为其参加诉讼活动提供便利。琼山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袁艺畅说,琼山区法院秉承平等、关爱的服务理念,将开展司法助残工作作为司法为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致力于实现线下无障碍服务,将细心服务与人文关怀植根于每一名干警心中,努力实现让残疾人踏进法院“第一站”即感受到司法温暖。

    调解员张伟至今对接待过的一名来自云龙镇的听障残疾人当事人梁某印象深刻。他将梁某引导至司法助残工作室,结合诉讼材料,了解到梁某想要讨回借给杨某的3万元。立案庭决定启动诉前调解程序,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在线调解这起纠纷,通过在线调解,远在儋州的杨某当场就跟梁某达成了调解协议。在司法助残工作室,短短3个小时内,困扰梁某一年多的难题就得到顺利解决。

    用心、用情、用力让每一位踏入琼山区法院的残障人士都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是琼山区法院工作的不竭动力。每一位前来琼山区法院诉讼的残疾人当事人也都深有感触。因工伤赔偿纠纷,在琼山区法院起诉用人单位的一名残疾人当事人感慨地说,没想到在一个房间里就办完了所有事情,自己的合理诉求得到了圆满解决,工作人员细心的照顾让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最让他感动的是,当天办完事,已到下班时间,工作人员还专程把他送回了家。

    B

    优化服务  司法阳光照耀隐秘的角落

    人民所需是法院工作所思、所盼。据统计,海南省有50万残疾人。残疾人不方便来法院,怎么办?琼山区法院把司法服务送到残疾人家门口。琼山区法院院长马传煌说,对于行动不便的涉残当事人,法院可提供电话咨询、预约上门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贴心服务,确保特殊人员可以和其他群体一样享受便捷、高效、快速的诉讼服务体验,共享法院一站式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琼山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杨新曾主动“上门”,开庭审理了一起原被告均为盲人的离婚纠纷案。“受理该案后,我得知原被告双方均是盲人,且男方李某多年以来都是独自生活,没有亲属朋友,无法亲自到法院参与庭审。”她第一反应是把法庭送到残疾人家门口,带着审判团队驱车前往距离法院40公里外的三门坡镇谭文墟,在被告住所所在地派出所开展了巡回审判。“残疾人参与诉讼有别于身体健全的当事人,我们法官要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残疾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使其权益得到全面维护。”杨新说,在办案过程中,法官应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让残疾人得到的关爱多一些。

    身患残疾的王某至今对琼山区法院工作人员上门为他提供立案服务感激不已。“在家里,法院工作人员当场给我办理了立案手续,还手把手指导我填写免交诉讼费申请书。”最让他感动的是,法官耐心细致地开展调解工作,自己的店铺押金两周内得以尽快返还。在家中,法院工作人员现场教授他和家人登录、使用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一桩纠纷快速得到化解。

    在琼山区法院,针对无法行动的残障人士,法院主动将“巡回法庭”开进残障人士家中,由法官上门立案、调解、开庭,让服务送上门、让温暖抵人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法院设立残障人士电话咨询服务专线,由专人负责接听并迅速响应需求;残疾人优先接待、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于涉残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在琼山区法院,一站式无障碍诉讼助残服务让残疾人司法获得感不断提升。琼山区法院还致力于实现线上无障碍服务,推行海南残联智慧服务平台。“智慧助残”平台的运用,让科技为残障人士指路、让数据为残障人士跑路,残障人士不出家门就可通过“一键通”获得快速、便捷、24小时的法律服务。

    C

    凝聚社会力量  形成司法助残工作合力

    在琼山区法院的特约调解员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存在。“我们邀请了手语老师、残联工作人员等作为调解员,专门解决涉及残疾人调解工作。”琼山区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龙静说,琼山区法院努力实现涉残纠纷多元化解,许多涉残在线调解大多在司法助残工作室里进行,既高效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残疾人的尊严和平等权。

    琼山区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曾海燕记得,法院联合琼山区残联,通过手语老师沟通,顺利帮两名离婚的的当事人完成了立案材料准备工作。这是琼山区法院联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解涉残工作的一个生动案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琼山区残联,“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涉残纠纷工作站”的牌子已经挂上去7个多月。琼山区法院和琼山区残联建立助残长期合作机制,搭建起法院与残联联合解决涉残纠纷的平台和桥梁,为涉残纠纷的化解形成良好的法律保障。涉残纠纷工作站设立法官联系点,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帮助,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涉及残疾人矛盾纠纷的调查、调解和诉讼指引等,保障残疾人更加平等、充分、便利地参与诉讼活动。

    “我们定期跟区残联开展调研座谈,为残疾人提供标准化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提供便捷温馨的诉讼服务、真切回应残障人士关切、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开启快速通道等工作,不断优化立审执司法助残服务等。”琼山区法院专职委员钟玉静说,琼山区法院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助残合力,力争让残疾人享受到集社会性、专业性、便民性为一体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搭建一座便捷之桥,用实际行动服务关心残疾人,共同优化残疾人权益保护法治环境,推进人民法院司法助残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法院还以“助残、普法、维权”为主题为残疾人工作者行了法治宣讲,聚焦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保障问题以及纠纷化解问题,法官还为琼山区残联工作者业务素质能力提升开展法治宣讲,为残疾人权益保障保驾护航。

    琼山区法院将继续拓宽司法助残工作渠道,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加入到司法助残事业中,为残疾人构建起更广泛的司法保护网,持续推进涉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踔厉奋发想未来——省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3版:踔厉奋发向未来——省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4版:踔厉奋发想未来——省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5版:踔厉奋发想未来——省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06版:奋进新时代 建功新时代
   07版:要 闻
   08版:国内
   09版:讲述法院好故事 传播法治好声音
   10版:国内
   11版:国际
   12版:文体
   13版:卫生健康
   14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茂名
   15版:教育周刊
   16版:海南金融
搭建司法助残便民通道 让特殊人群共享司法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