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作品阳光岛 上一版3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沿着老街静思岁月
废弃在景区 的铁匠铺(外一首)
八月梨枣熟
立秋了
雨中老屋
“笑点”宜低
儒安古韵飘逸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8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沿着老街静思岁月

    □ 林兴民

    城市街区是有生命的,它和我们一样会渐渐地老去。

    每个城市都有最早的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潮起潮落,新区崛起,繁华落幕,最早的街区就成了老街区。

    万宁是海南少有的古城之一,有着1360年的历史,唐贞观五年(631)设县,古称万安州,州府就在现在的县城9公里处的旧州村,旧址早成废墟仅存几个黄土堆。民国三年(1914),县城稳定在现在的万宁市首府万城,1996年撤县设市。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父亲在外地工作20年之后,终于调回自己的家乡——万宁的县城万城。从此守一城终老,和一人白首,和我母亲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镇生老病死,忙忙碌碌辛苦了一辈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人过中年常常会回首过去,追忆如风飘逝的华年。

    父母在,家就在。母亲走了10年之后,2017年,父亲也离开了我们。从此以后,我成了无家的孤儿,我开始年复一年习惯性地去转一转万城的老街区,穿梭在繁华落尽、喧哗渐退的街巷里,静思岁月。往事如烟,那些曾经的人和事模糊的影像,似乎都受到了脚步的惊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自天边传来,一些熟悉的影像也从脚下尘封的地底慢慢升腾,在眼前渐次清晰起来。

    父亲调回万城后,尽管一开始只分得单人宿舍,母亲还是迫不及待要带我到万城。在此之前,我对县城是没有概念的,我实在想像不出它有多大。我于是在脑海中不断地想像着大人们眼中所说的城市。在此之前我见过的最大的所谓街市,就是我们村那排不足40米的连排低矮瓦房,供销社的小卖部、农村合作医疗的卫生室,在我眼里这已经是最大的街了。第二天进了城,眼前一切都那么新鲜,让我傻了眼。多年之后,儿子问我,怎么理解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我说,你爸爸当年第一次从农村到县城,怎么也想像不出城市会是那个样子,这就叫做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

    上世纪70年代,万城的中心城区成十字路摆开,东边是菜市场,南端是打铁行,北端是繁华的商业街,一条狭窄的主街区,周遭分布着销售糖烟酒、五交电器、果副食品的小商品店和东风茶楼、新华书店、百货大楼等各类商场。县委机关大院、工人文化宫、邮电局、照相馆、人民医院等也都在这片街区上。父亲所在的县供销社机关大院连着职工宿舍,与县委机关大院仅一墙之隔。

    第一次从农村来到县城,我兴奋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早就起床,跟着大哥到街上买早点。大哥从小跟着父亲在城里生活,轻车熟路,从县供销社大院出门右拐就到了国营东风茶楼。这里一楼卖冰棍、茶点和包子早餐,二楼卖布匹,隔着长长的木制柜台,墙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又一排成捆的布匹,五颜六色。第一次见楼梯,我特别好奇,于是趁大哥不注意,一不留神从一楼爬楼梯到了二楼。农村的小屁孩爬树溜杆麻利,却何曾见过一节一节的楼梯?爬得上来,下不去,我急得在二楼楼梯口绞着手哭鼻涕。二楼的售货员阿姨掀起柜台挡板走出来,和气地蹲下身子问了半天,家住哪,爸爸叫什么名字,我都不应。于是广播找人,父亲冲上二楼,一边连声道谢,一边转身抱我下楼。哥哥怯怯地跟在后头,大气不敢出,递上包子。父亲一把夺过,怒气咆哮,“啪啪啪”,几个大巴掌落在哥哥屁股上。

    好多年过去,这一天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这一天,父亲要带队下基层检查工作,单位调度的大客车已经到了路边,一群人已经在车上。父亲在登上车门的一瞬间,犹豫了一下,转身折回走向我和哥哥,抱起幼小的我径直上了车,撇下哥哥一人孤零零站在车门边。车子已经开出好远,我从车窗伸头往后看,依然可以看见哥哥木然地站在路边,不停拂袖擦拭眼里的泪水,伤心地目送车子渐行渐远。这一天,是我平生第一次坐上大客车,我开心地坐在父亲的双腿上,看着车窗外不停地向后退去的房屋和树木,兴奋不已,只是可怜了我大哥。

    我的父辈们对待儿孙常常就是这样,明明是老二犯了错,板子却打在老大身上。父亲一辈子对大哥特别严厉,父亲给他更多的是责任,是担当,是榜样,父亲和大哥一辈子就这么拧巴着、僵持着。直到父亲出殡的那一天,我才看见大哥扶着父亲的棺木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我知道,他一辈子的委屈也罢,辛酸也罢,从今以后,都已无从问起,无从诉说。

    晚上我跟着父亲到工人文化宫看琼剧,露天剧场,石板条座位,下雨经常难免淋成落汤鸡。看古装琼剧,台上演员唱腔拉得长长,半天唱不完一句。不解,问父亲,为什么古代人说话这么慢,听的人一定不耐烦。父亲扭头哈哈大笑,给我解释这是演戏,依然百思不得其解。人小看不懂就坐不住,父亲从口袋里掏出几角钱,打发出去买冰棍,我乘机溜到后台看演员卸妆、上妆。大多时候,戏未演完,我已趴在父亲大腿上,在阵阵锣鼓声中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锦瑟无端五十年,一弦一柱思华年”。我静静坐在茶楼的台阶上,眼睛漫无目的地转,寻常巷陌中行人三三两两,我不知道当中有没有我儿时的玩伴,即便偶然相逢,五十年岁月的长河风雨飘荡,此时也许他们和我已经形同路人互不相干。万城已经有了现代化的体育馆、大型演艺厅,也有不少室内巨幕电影院,各种商业业态亦步亦趋,曾经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都已如过眼云烟随风而去,慢慢地消散,老城区从此不再色彩斑斓,烟火漫卷。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犯病,父亲总会带我到县医院找医生。抓完药,父亲照例会牵着我的小手,走到对面的小饮食店,给我要上一碗香喷喷的后安粉条汤,默默坐在我身旁陪着我吃完。中间,父亲会不时伸出手摸摸我的额头,一边若有所思地安慰我说不怕不怕,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他的香烟,低头,慢慢地点上,吸上两口,出神地望着对面医院进进出出的人群。烟雾缭绕挡不住父亲脸上的忧伤,而年少的我,那时何曾知道父亲是怎样地为我牵挂为我操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岁月的列车啊,不为谁停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是刹那,是这老街斑驳的城墙里,尘封了我花样年华,是这老街温存宽厚的土地,让我的父母长眠于九泉之下。

    沿着老街静思岁月,我爱这里,这里是我温暖的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自贸港·项目
   05版:西海岸
   06版:国内
   07版:国际
   08版:作品阳光岛
沿着老街静思岁月
废弃在景区 的铁匠铺(外一首)
八月梨枣熟
立秋了
雨中老屋
“笑点”宜低
儒安古韵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