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自贸港·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养老”变“享老” 幸福有托付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多元路径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
“养老”变“享老” 幸福有托付
10月28日,在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长者饭堂,工作人员为老年人送上午饭。
10月25日,在美兰区白龙街道流水坡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健康护理师陪同老年人下象棋。
10月25日,在美兰区白龙街道流水坡社区长者饭堂,老年人展示使用报纸制作的帽子。
10月28日,在琼山区国兴街道文坛社区长者饭堂,老年人展示自己手工缝制的挎包。
10月31日,在海口龙华区玉沙社区,老年大学班舞蹈队伍正在排练舞蹈动作。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海口市龙华区玉沙社区、琼山区文坛社区、美兰区流水坡社区位列其中。

    住有养老中心,吃有长者饭堂,学有老年大学,这是众多老年人期待的晚年“友好生活”。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今天,作为基层老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老人们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成为海口每个社区关切的问题。此次海口三个社区缘何能够上榜“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月2日,记者走进上榜社区,探索社区为老年人解锁幸福生活的“密码”。

    □见习记者 黎  越 本报记者 曾昭娴

    A 完善硬件设施

    提供多样公共服务

    以往,老人想检查身体,测测血糖、血氧、骨密度等基础性健康指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赶往医院排队检查。如今,在美兰区流水坡社区的老人要进行健康体检则方便多了,因为在社区的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就可以免费完成各项基础体检。“李叔叔,您的身体指数基本正常。”近日 ,82岁的李崇安来到流水坡社区的康复理疗室体检,通过体检一体机,工作人员仅用几分钟时间就为其测完相关指数,一份内容详实的体检报告便从机器中自动打印出来。

    记者观察,日间照料中心设有日间照护区、长者健康中心、长者饭堂、颐乐活动区等,康养护理设备、娱乐休闲相关设施配备比较齐全。流水坡社区委员张振新介绍,中心总建筑面积约970平方米,以 “公建民营”模式,由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专业服务运营团队进行整体运营与管理,让社区居家长者从日常起居、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满足,打造更智慧、更全面、更健康的养老服务机构。

    基于充足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服务,同样是琼山区文坛社区确保老年人满意度持续提升的有效举措。文坛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玲介绍,该社区目前居住着约960名60岁以上老人,为满足老人们的需求,社区不断提升硬件标准和为老服务水平。目前,社区共开放3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场地,设有乒乓球室、书法室、普法教育室等多个区域,让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毗邻万绿园的龙华区玉沙社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的玉沙广场、雅致明亮的空中花园,是老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我在这住了很多年了,社区里书法室、棋牌室等设施齐全,我平时没事就约上其他老朋友一起练书法,或者带孙子来附近遛遛弯。”11月1日,刘大爷带着孙子在友谊国贸城的儿童娱乐区游玩,谈起社区里多处适合老人休闲的地方,刘大爷连连竖起大拇指。

    B 暖心社工服务 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0月28日上午,从龙华区玉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传出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

    推门而入,老人们正排好队形,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看到记者到来,领舞的易明玉老人笑盈盈地迎了上来。易明玉说,社区里的老人经常来这里练舞蹈,得益于社工细致入微的付出。每当老人们到达之前,社工都会提前打开空调,煮好热水,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健康快乐的休闲生活中。

    今年60岁的易明玉是玉沙社区楚韵椰风歌舞团团长。她告诉记者,自己曾是歌舞团演员,退休后在社区社工的帮助下,成立了歌舞团,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现在有20多名常驻队员,还参加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比赛。“多亏了社工们的规范管理和组织,让我的舞蹈团越来越壮大,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我们每天都来社区跳舞聊天,生活非常开心!”易明玉说道。

    在玉沙社区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体现着对老人的关爱。社区活动中心的墙上张贴着老年人防诈骗小常识等便民信息;桌子上放置着老花镜、放大镜、急救药品等老年人常用的物品;随手拉开一把椅子,便能发现“与众不同”,椅子底部加装了一对轮子,抬起时自动脱出,方便拉动,椅子的扶手也专门设计成圆形,避免误伤。在社工们的悉心布置下,老人们的活动场地温馨又舒适。

    为服务好老年人群体,该社区在健康服务方面同样下足了功夫。“目前社区里有四位驻点社工,专职提供服务,社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都会记录在册,定期上门访视并提供医疗服务。”玉沙社区社工站负责人何菲菲介绍,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玉沙社区对辖区326名老人全面开展入户调查,收集老人诉求,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贴心周到的照护服务。

    在流水坡社区,80岁的老人齐锦丽同样感受到贴心温暖的社工服务。“阿姨,这个红光理疗可以缓解您的腰疼症状,您以后每天都可以来,我们给您免费护理。”近日,在美兰区流水坡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健康护理师正为齐锦丽进行腰部红光理疗,并时刻关注设备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设备位置,让齐锦丽能够更舒适地完成理疗全程。

    平时,齐锦丽有身体不适,都会来到流水坡社区的康复理疗室进行护理。“我以前肩膀不舒服,还会来这里做艾灸,这里的护理师非常专业,也很贴心。”齐锦丽笑着说,自己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来做护理,工作人员还会打电话询问自己的情况,提醒自己按时来理疗室进行护理,这种像家人一般温馨的关怀让自己备受感动。

    C 社区活动丰富 老年生活多姿多彩

    走进流水坡社区的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周一至周五每天不重样的活动安排,清晰地显示在立式展架上。保健操、琴棋书画、乒乓球……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爱好,让老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这是我们自己手工制作的鲜花、竹篮、帽子……”11月2日,三位老人正在流水坡社区进行DIY手工制作,他们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每天来这里动动手,和朋友聊聊天,自在悠闲。”这是三位老人共同向记者表达的心声。良好的生活习惯、广泛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流水坡社区的老年人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精神也愈发抖擞,自信满满地迎接每一天的新生活。

    在文坛社区,各种各样的老年人活动可谓层出不穷,星期三开设二胡班、星期四开设葫芦丝班……社区近日又组织了敬老活动,饭堂的另一侧,老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制作着手工小包,人群里传出阵阵笑声。“来来来,看我这个包包做得好不好,快帮我拍张照片,我要发微信朋友圈的!”姚奶奶大声招呼着。

    姚奶奶手机用得“溜”,要归功于社区开设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在培训课上,老人们学会了扫健康码、拍照发朋友圈,用软件叫车等实用技能。“别看我今年81岁了,我用起智能手机来也很不错哈。”说话间隙,姚奶奶不断滑动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机操作能力,脸上露出得意自豪的神情。

    孙玲表示,文坛社区将继续开展敬老月活动,根据老人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策划活动,为老人们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活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老龄办邀请专家到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针对社区特点和不同群体需求,从机构设立、居家养老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社区将按照专家建议,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设施,组建优质服务队伍,持续提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为老服务水平,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海口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让“养老”变“享老”,幸福有托付,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自贸港·观察
   05版:民生
   06版:西海岸
   07版:国内
   08版:专题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梧州
   12版:教育周刊
“养老”变“享老” 幸福有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