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自贸港·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水清滩净新生态 人海和谐入画来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3年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陆海统筹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水清滩净新生态 人海和谐入画来
③生态修复工程提升了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①来到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觅食的白额燕鸥。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②傍晚时分市民游客在美不胜收的海岸边休闲。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④亲海运动让海口的城市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
⑤俯瞰海口湾,景色旖旎,城市与海岸完美融合。 本报记者 杨 鹤 摄

    椰风海韵,海岸绵延。海口依海而生,因海而兴。

    近年来,海口市将海口湾作为城市发展的蓝色生态名片,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先后实施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西海岸贯通更新工程、海口湾畅通工程以及海漂垃圾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立海湾环境治理管理新模式。历经数年精雕细琢,海口湾生态环境质量和亲海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基本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目标。

    □本报记者 李欣

    陆海兼治 

    还海湾水清滩净

    治理海水,根源在岸。近年来,海口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开展全域综合治水,有效改善入海水质。

    龙昆沟是一条流经海口市区的排洪沟,承担着红城湖、道客沟、金牛湖等水系的排洪任务,最终汇入海口湾。由于沿线存在不少污水排放口,龙昆沟一度因水体黑臭被称为“臭水沟”。为还城市清新水域、清洁大海,海口将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纳入“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辖区内入海、入河排污口开展分类整治。通过对龙昆沟上游的5条支流沿岸进行污水截流,源头污水不再入河;丁村、西崩潭等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污水转身变“净水”;实施河底污泥清淤,昔日臭水沟如今水清见鱼。

    龙昆沟治理是海口实施流域统筹管理的缩影之一。“海口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开展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整治,全面消除水质劣Ⅴ类,实现水质稳定达标。”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海纳百川,百川入海。关爱海洋,清洁海滩,需要协同努力。

    2月18日上午,位于海甸岛的阳光沙滩,橙黄色的打捞船行驶在湛蓝的海面,无人机盘旋在海面上空。“前方有垃圾,请前往打捞。”船上对讲机中传来指示,工人随即调转方向前往打捞。岸上,环卫工人驾驶的快速捡拾摩托车驶过沙滩,一边巡逻一边清理。

    海口京美环卫公司负责人表示,为使海口湾更加海清滩净,他们在不同沙质的海滩配备不同类型的器械,能够快速、高效地清洁。同时,无人机每天不低于8小时巡逻海岸线,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

    滩净海更美。海口全面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实施《海口湾专项清漂工作实施方案》,完善海洋垃圾及微塑料监测网络,海口湾保洁区域面积20.23平方公里内全部实现岸滩、河流入海口和近海海洋垃圾治理常态化。

    生态修复

    让海滩鱼鸥翔集

    行走在如今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各种鸟儿鸣叫汇成百鸟奏鸣曲。随栈道行至尽头,河水汇入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潮声应和着鸟鸣,形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美好画面。

    海口湾周边人口聚集,是全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海口持续推进海域生态治理,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海口湾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源河原设计按硬渠化水利工程建设,但“三面光”的河道对河流及周边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都将产生影响。

    在五源河治理中,海口坚持生态平衡原则,采取“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多元化综合治理模式——连通五源河自然水系,恢复河道湿地自然形态,补种乡土植物实现岸坡生态化。将过去存在水污染问题的五源河,逐步建设成集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随着海洋生态系统改善,珍稀动物频频现身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豹猫、褐冠鹃隼、仙八色鸫、裳凤蝶、华丽宽腹蜻、海南睑虎、背条跳树蛙等珍稀物种再次被监测到。“通过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河道生态化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的生境营造,海口为多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身场所。优化入海河水水质,也有助于改善近海海水污染。”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告诉记者。

    2017年以来,海口先后颁布实施《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将湿地保护带入法治轨道。同时,创新湿地生态保护建设新模式,采取“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多元化综合治理模式,将湿地、河流、海洋融为一体,形成“水系融通,鱼欧翔集”的新生态。

    近年来,海口先后组织实施西海岸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海口湾整治修复项目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假日海滩、五源河口东侧、海口湾东部浅滩等区域,重点开展卵石滩修复、生态海堤建设、海滩修复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海口西海岸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如今的海口湾区域,逐渐成为鱼鸥翔集、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

    还海于民

    打造人海和谐典范

    海口湾位于海口市中心区,是城市发展最为依赖的海湾,海岸线长59.4公里。湾内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亲海空间充足,假日海滩、西秀海滩等国内知名海滩均位于海湾内。相互融通的海湾与现代化城市完美融合,是海口湾的独特魅力。

    2月18日,2023全国射箭冠军赛在华彩海口湾广场举办,来自全国的运动员和观众在享受绝美海景的同时,感受射箭运动带来的激情。从这里看向海口湾,整座城市沿着海岸线铺开,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海上薄雾中挺立,世纪大桥凌空出海连通对岸,城市与海岸融合的景象令人沉醉。

    近年来,海口不断打造海湾腹地功能业态,着力打造“最名片”的会展中心段、“最绿色”的生态海滩段、“最市民”的假日海滩、“最休闲”的游艇码头段。帆船、游艇等亲海运动比赛相继举办,城市美誉度大幅提升。

    为实现“还海于民、还景于民”,海口不断推进海口湾畅通工程和西海岸贯通更新工程,将城市滨水区域打通,串联起万绿园、世纪公园、钟楼、骑楼老街等景点,形成风光秀丽、元素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

    如今在海口湾,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依水共生,形成贯通的休闲长廊。2月18日,记者漫步长廊,一边是碧海金滩,可踏浪戏沙、跑步骑行;一边是网红咖啡厅、海边球场、云洞图书馆等丰富的配套设施,可驻足休闲,丰富公众亲海体验。

    海口湾全线贯通后,世纪公园商业街、海甸溪商业街等商业配套沿海而兴,为市民游客提供游、购、娱为一体的亲海体验。“海口拥有美丽海景和温暖气候,城市亲海品质不断提升,游玩体验非常好。”来自北京的游客卢先生如是说。

    夕阳西下,傍晚时分,海风习习吹来,满天的晚霞更是醉人。

    当世纪公园里漫天红霞,点燃海口湾的天空,市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美丽瞬间。市民小傅将拍下的晚霞分享至社交平台。“这样的落日是真实存在的吗?”网友留言发问,其他网友在评论下回复:“来海口,这样的晚霞经常可以看到。”

    水润民生焕新颜,人海和谐入画来。如今的海口湾四季蓝天碧海,处处滩净景美。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保持99%以上,海湾环境质量良好,稳定实现“水清滩净”目标。海口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海口湾、铺前湾(海口段)美丽海湾。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自贸港·观察
   05版:民生
   06版:国内
   07版:国际
   08版:公益
水清滩净新生态 人海和谐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