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经济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03版
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标题导航
百姓消费有何新象?
车企“出汗”还是“出血”?
黄金“投资”切忌“投机”
银行理财遭遇“紧箍咒”
A股迎来
走强契机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7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企“出汗”还是“出血”?

  豪车集中降价

  车企“出汗”还是“出血”?

  本报7月27日讯 7月份以来,奔驰、捷豹路虎、奥迪等高端豪车品牌接连宣布整车、配件或保养价格下调。多家车企表示,降价是为了回应国家反垄断部门针对汽车行业进行的调查。记者采访发现,少量品牌的试探性降价幅度偏小,国内售价仍远高于国外市场。面对即将落地的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与处罚,车企可能不仅要“出汗”,还可能面临“出血”的代价。

  降价后价格仍远高于国外

  7月上旬,梅赛德斯-奔驰对保养服务的价格进行了明晰和调整。7月25日和26日,捷豹路虎中国和一汽-大众奥迪宣布整车和原装备件价格下调。

  记者26日和27日在北京捷豹路虎和奥迪品牌4S店看到,此次主动降价后,豪车价格仍远高于国外市场。按照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的计算,即使进口汽车要交纳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较高额度税款,但国内外价格相差2倍,其中的暴利十分明显。

  除了整车价格依然畸高,配件价格下调后,国产奥迪的“零整比”也仍然较高。以奥迪“A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这意味着更换这辆奥迪车所有配件的花费,可以购买几乎3辆新车。

  试探性降价仅是应付调查?

  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试探性降价,仅仅为了应付反垄断调查压力。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研究员苏华和相关行业协会专家表示,车企在中国市场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而记者从被调查车企和相关协会了解到,201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垄断局就开展了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目前高中低端车企均在调查范围之内。经过两年多的详细调查,国家反垄断部门最近将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对部分整车生产企业和配件生产企业开出罚单。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期一些车企频繁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能用主动降价的方式表现出良好的姿态,以避免反垄断执法处罚,这可能是车企最近集中降价的主要原因。

  车企“出汗”还是“出血”?

  仅靠试探性降价,车企光是“出出汗”,可能难以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在中国反垄断调查与执法日渐完善的基础上,未来一些在中国市场定价畸高的车企,可能将面临“出血”的惩罚。与此同时,专家提出,只有修改饱受诟病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才能和反垄断调查执法相结合,打破部分车企在中国高价卖车、修车现状,保护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包括大众、宝马、奔驰、捷豹路虎等车企在内的一大批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到反垄断处罚,车企无疑将面临“大出血”。

  处罚不是目的,不少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垄断问题的根源,都指向实施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苏华撰文指出,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广度、深度、容量等因素及经销模式的发展变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已逐步从实施初期对汽车经销的促进与规范作用转变成阻碍作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贾新光表示,这间接强化了国内汽车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只有修改完善这一规则,才能从根源上避免车企垄断生产、销售、定价、维修保养等几乎所有价格环节。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03版: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04版: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05版: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06版: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07版:都市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动态
   11版:国内新闻
   12版:国际新闻
   15版:体育新闻
   16版:文娱新闻
百姓消费有何新象?
车企“出汗”还是“出血”?
黄金“投资”切忌“投机”
银行理财遭遇“紧箍咒”
A股迎来
走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