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副 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年夜饭,是游子的乡愁
除夕夜,灯火暖
诗歌中的年味
那年,我在县城过年
年是一朵旖旎花
异乡的除夕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9年2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歌中的年味

        □ 鲍安顺

    “腊味登盘尝已足,檐前更挂风猪肉。”清代顾轮的点睛之笔,写出了年味风情,那高挂檐前的猪肉,弥散在千年守望的人文风光里。宋代陆游也曾写道:“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其中把酒写联的乐趣,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溢着诗人在腊月时光里的快乐激情。

    苏东坡在《守岁》一诗中写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守夜的年俗就是年味,彻夜不眠,相守灯烬,这是除夕夜晚的守岁风俗,也是充满期待的年味风情。唐代张说在《钦州守岁》中云:“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归。”可见守岁与新年相得益彰,惜时与憧憬显而易见,那是渴望中的年味写真,也是诗歌中的时光沧桑。杨无咎也在《双雁儿除夕》中写道:“劝君今夕不须眠,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在不眠的除夕劝君守夜,是盼望新年胜过旧年的美好渴望,也是渴望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祝福与期待。

    孟浩然曾这样写道:“昨夜斗北回,今朝岁东起……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年关时的多彩年味,是诗人农桑情怀的新年关注,也是诗人五谷丰登的心灵渴望,更是诗人忧乐共融的生命气象。宋代的宋伯仁在《岁旦》中写道:“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描写出新年欢快的气氛,也传达出诗人淡泊宁静的愉悦与从容,这是人所共有的新年心境,也是美好时光的天地情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把新年的气象写得脍炙人口,那种老幼皆知的新年气象,琅琅上口而又风情万种。清代孔尚任也这样写道:“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新年的意趣在鞭炮齐鸣中喜气洋洋,也在笑拜新年的风景中五更欢笑。陈献章也有诗曰:“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这首乐岁诗如同一幅喜春图,描写出邻里庆贺新年的浓烈年味,老人们饮酒作诗,少儿们齐声歌唱,好一派诗意年味,喜乐融融,仿佛花朵绽放枝梢。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宋姜夔的新春贺诗,不只是一大清早起来祝贺新年,而是期望来年生活更加美好,祝福万事祥瑞,犹如柏绿椒红,好比隔篱灯影一般光影闪烁。宋词人晏殊也写有一句:“三百六旬初一日,四时嘉序太平年。”新春佳节的美好夙愿意味深长,四时同春的生命渴望如沐清风。大词人辛弃疾也有一句描写元宵灯节盛况的:“春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浓浓的年味交融着文化气息,它成为一种理念,在祥瑞的新年时光落地生根,也在火树银花与笙箫鼓乐中风起云涌,更在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万象更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 闻
   04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5版:阳光税务
   06版:国内/国际
   07版:副 刊
   08版:文 娱
年夜饭,是游子的乡愁
除夕夜,灯火暖
诗歌中的年味
那年,我在县城过年
年是一朵旖旎花
异乡的除夕